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31
  

  • 全选
    |
    论著
  • 赵一蓉,徐进,郭怀祖,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89-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获得肿瘤特异性释放封闭肽的高亲和力新型融合蛋白pro-SIRPα并对其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肽库筛选能与信号调节蛋白SIRPα-cv1活性区结合的短肽,并以含有尿激酶(uPA)酶切位点的linker将其连接在SIRPα-cv1融合蛋白的氨基末端,构建完整的pro-SIRPα。通过竞争ELISA实验验证pro-SIRPα前端封闭肽具有封闭效应。由于氨基端封闭肽的存在,pro-SIRPα与CD47的结合能力显著下降。而肿瘤微环境中富含uPA,可水解pro-SIRPα氨基末端的linker,使得封闭肽解离并暴露出的完整SIRPα-cv1,恢复与CD47的结合能力。因此,pro-SIRPα可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了与正常血液系统细胞的非特异性结合,降低了毒性以及可能引起的抗原沉默(antigen sink effect)现象。我们的体外实验还证实,与单独应用抗EGFR-IgG1单抗相比,pro-SIRPα与抗EGFR-IgG1单抗联用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对A431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pro-SIRPα的研制可能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胡群英,袁东亚,张敏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96-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对象为肺结核患者22例(病例组)以及健康对照者23例(对照组)。采用FACS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 IFN-γ和IL-4 的相关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病例组(3.38±1.23)%高于对照组(1.97±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34.54±6.76,高于对照组(40.98±2.34 ,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以及与 IFN-γ和IL-4的表达呈负相关。结核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上升,由此引发的免疫抑制效应可能是结核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文博,任伟宏,桑锋,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99-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骨髓源性抑制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异质性细胞,HIV感染后的机体免疫系统异常调节可能与MDSC有关。因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HIV感染者及健康人群外周血MDSC亚群及细胞内精氨酸酶(Arg1)的表达,分析比较MDSC亚群及细胞内Arg1在以上两组间的差异;并通过HIV感染者血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共培养方法,5 d后观察HIV感染者血清对健康人MDSC的诱导与分化;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的方法分选HIV阳性血清诱导的MDSC,与CFSE标记的CD8+T淋巴细胞以2∶1的比例在CD3/CD28免疫磁珠的诱导下体外共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前后CD8+T淋巴细胞在培养体系所占比例及CFSE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健康人外周血MDSC亚群比较,HIV感染者Lin-HLA-DR-CD33+CD11b+CD14+标记的M-MDS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HIV感染者M-MDSC细胞内Arg1的水平呈现高表达(23.1±9.3)%,与G-MDSC细胞内Arg1的水平比较(4.7±1.3)%,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0);HIV阳性血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M-MDSC的亚群高于培养前(P = 0.008);HIV诱导的MDSC与CFSE标记的CD8+T淋巴细胞在CD3/CD28刺激后,CD8+T淋巴细胞在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低于单纯的CD3/CD28诱导组(43.7%±6.7 %,64.7%±8.2%;P < 0.05),CFSE荧光强度的改变亦低于单纯的CD3/CD28诱导组。以上结果提示我们,HIV患者外周血MDSC亚群以M-MDSC为主;Arg1是M-MDSC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途径;HIV阳性血清可诱导MDSC向M-MDSC方向分化,且HIV诱导后的MDSC抑制CD8+ T淋巴细胞的增殖。
  • 林俊锦,刘恒,王热华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04-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60岁)外周血中Th17细胞发挥的作用。选取28例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60岁)28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CD4+IL-17+)的比例,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β、IL-17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转录因子IL-17、RORγt表达水平。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Th17细胞表达比例为(2.05±0.47)%,明显高于对照组(0.6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IL-1β、IL-17在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组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7、RORγt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1)。Thl7细胞与老年抑郁症伴焦虑具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分泌以IL-17为主的细胞因子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参与老年抑郁症伴焦虑病情发展。
  • 李霞,陈徐,宋倪媛,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09-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度子痫前期是否对早产新生儿脂蛋白代谢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10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活产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孕周匹配的106例无子痫前期的自发性活产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早产儿脂蛋白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NK细胞、IgG、IgM和Ig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新生早产儿的身长、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显著降低,小于胎龄儿的比例则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间在Apgar评分、胎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支持的比例比较未见显著差别(P>0.05);子痫前期组的脂蛋白代谢指标TC、TG、Apo-A1也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LDL-C、HDL-C和Apo-B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而且,子痫前期组早产新生儿的CD4+、CD8+、CD19+、NK细胞和IgG的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CD3+、IgM和IgA的含量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差别(P>0.05)。据此,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度子痫可引起早产儿的脂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胎儿发育障碍。
  • 周洪,綦俊,张奇,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13-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作用。以19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表现分为脓毒症普通组(110例)和脓毒症肺损伤组(80例)。根据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28例)和高危组(23例);按脓毒症肺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16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情况,分别比较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APACHE II评分水平的差异以及Th17细胞水平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对脓毒症肺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脓毒症肺损伤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普通组患者(P<0.05);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I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II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IL-17及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APACHE II评分(r=0.81,P=0.00)及死亡率(r=0.43,P=0.00)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曲线下面积(ACU)为0.842(95%CI:0.784~0.908),其最佳工作点为7.0%,此时判断脓毒症肺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3%和86.82%。研究表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增加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作为一项有效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严妍,王莉新,王易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18-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TLR2和TLR4是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TLR4也是LPS致炎通路中的经典受体,参与介导感染性休克的发生。许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药均能对TLR2和TLR4产生影响,但是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TLR2和TLR4比值与治疗药物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养阴”和“回阳”的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和四逆汤含药血清对Raw264.7巨噬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调节及抗MTB感染效果的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药对TLR2和TLR4比值的影响不同,提示中医不同治则在针对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机制差异。
  • 沈青,季萍,杨忠英,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23-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冬凌草甲素(ORI)抗小鼠H22肝癌中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C57/BL6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PBS组)、ORI高、中、低剂量处理组(75、50、25 mg·kg-1·d-1)、阳性对照组(5-Fu组)和空白组(NC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2 d后处死。以瘤重、抑瘤率观察ORI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对小鼠H22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CD4+T细胞分泌IL-17、IL-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能力,并检测CD8+T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ORI处理组和荷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缩小(P<0.05);ORI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脏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抑制CD4+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尤其对IL-17和IL-2的抑制最为明显,对TNF-α和IFN-γ抑制在ORI高浓度情况下发挥作用;同时,ORI处理组中CD8+T细胞的PD-1表达降低,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上述结果表明ORI对小鼠H22肿瘤具有明显的体内抑瘤作用,除了直接的杀伤作用外,ORI还可以通过提高CD8+T的杀伤作用,降低CD4+T细胞的炎症特性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功效,其中的可能机制是影响两种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因此,ORI还可通过协同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机制促进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 综述
  • 童晓鹏,门连超,张群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30-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体内环境受到外来刺激发生变化时,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巨噬细胞需要通过其显著的可塑性来改变它的生理特性。在变化的过程中,巨噬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的功能,同时也被划分为不同的巨噬细胞群。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宿主防御、伤口愈合和免疫调节,将其分为三类。并且,本文通过对一些疾病中各种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发现,这三种功能在巨噬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铺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本文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其相应的功能,以便于理解。
  • 周建国,张钰,王菲,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37-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5%为非小细胞肺癌,15%为小细胞肺癌。目前认为肺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蛋白的表达,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miR-125是当前研究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miR-125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金茜玫,刘耀阳,张志国,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41-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皮肤、肾脏、肺脏等全身各器官系统。其发病机制多与免疫耐受功能紊乱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信号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及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mTOR信号通路参与SLE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细胞分化、自噬、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氧化应激等过程。因此,进一步阐明mTOR信号通路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对其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期mTOR信号通路在SLE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
  • 张玲,赵晓换,陈广洁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46-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免疫学方面,继T细胞亚群失衡在该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被认识后,B细胞逐渐成为下一个研究重点。鉴于Tfh细胞在B细胞成熟分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Tfh细胞与B细胞两方面出发,综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两者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 张仁峰,公蕾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50-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p53基因是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p53基因在人类50%左右的肿瘤中都有突变,因此p53基因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以p53基因为作用靶点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53基因相关的几种重要治疗策略做简要综述。
  • 吕海燕,林爱芬,颜卫华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54-1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HLA-G分子通过直接与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结合或间接诱导产生HLA-G依赖性调节性细胞,改变细胞因子表达谱,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HLA-G分子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从最初的母胎免疫耐受延伸至肿瘤免疫,感染免疫和移植免疫等研究领域。本文就HLA-G在移植免疫中的表达意义及临床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朱伟伟,孙剑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58-1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BLyS的过量表达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失衡,进而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疾病。以BLyS及其受体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效果,BLyS拮抗剂有望成为RA治疗的有效药物。
  • 郑林,肖涟波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62-1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性免疫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滑膜组织大量增生,从而促使炎症因子聚集以及骨侵蚀发生,在此过程中滑膜中血管翳形成扮有重要角色,其中低氧诱导因子-1ɑ(HIF-1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够促使RA的血管翳生成,两者是导致RA患者关节炎症和关节破坏以及滑膜组织肿瘤样增生的主要因素。而HIF-1ɑ能够促使RA患者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的分泌,VEGF则能够直接促使血管翳形成,最终两者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HIF-1ɑ,VEGF在RA患者滑膜中高表达,可作为今后治疗RA提供新的靶点。
  • 王未凡,陈同辛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66-1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Ⅱinnate lymphoid cell,ILC2)是一种新型的固有淋巴细胞群体,活化后可以分泌大量的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主要介导Ⅱ型免疫应答,在抵御寄生虫感染、呼吸道疾病和组织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急性期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Th2细胞所介导的Ⅱ型免疫反应。近来发现,ILC2大量存在于人类皮肤的真皮层中,在AD患者的病损皮肤中数量增加并且呈现激活状态,提示ILC2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ILC2在A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戚长林,高辉,王井,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70-1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D4+T细胞被激活后会分化为不同的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辅助性 T细胞。分泌IL-9的Th9 细胞是新近被鉴定出的一种具有独立功能的效应T细胞亚群,它与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对Th9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赵一蓉,徐进,郭怀祖,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2): 174-1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高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目前,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CRC治疗的新策略。西妥昔单抗是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点,其可竞争性阻断EGFR与配体结合,阻断细胞内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贝伐单抗则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靶点,特异性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和肿瘤细胞血行转移。单抗药物通过联合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细胞毒性化疗方案对CRC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本文主要对西妥昔单抗或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