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葛嘉美, 白健, 秦鸿雁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264-269.
    唾液酸黏附素也称为CD169,是识别唾液酸的巨噬细胞黏附受体,在进化中高度保守,在生理状态下表达于次级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亚群表面。CD169+巨噬细胞已被证明可通过与α2,3-和α2,6-唾液酸化蛋白相互作用介导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也可以与DC相互协调并将抗原交叉呈递给T细胞,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Ⅰ型IFN的表达介导免疫抑制作用。近期,CD169+巨噬细胞在各种病理条件下的作用也陆续被报道。研究显示,在应激压力下CD169+巨噬细胞能够与成红细胞上的CD43结合影响成红细胞的分化。在抗感染以及肿瘤进展中具有促进/抑制的双重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CD169分子、CD169+巨噬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病毒感染、肿瘤以及血液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
    王安然, 郭富颖, 查皓然, 张元元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358-362.
    B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并且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更多认为B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能够分别通过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激活补体系统等机制促进肿瘤进展。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B细胞在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B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多种作用,讨论其不同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其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 综述
    柴晓东, 李海爽, 裴斐, 常青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37-442.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 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约70%。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肿瘤相关星形细胞(tumor-associated astrocyte, TAA)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在MB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了解MB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探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改进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该文将对MB的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论著
    蔡翔, 邱百怡, 段垚, 王威, 何亚男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465-473.
    为探讨红景天苷通过miR-26a-5p靶向调控JAG1/Notch3信号通路对瘢痕疙瘩改善作用的确切机制,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集武汉市中医医院10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瘢痕疙瘩的患者样本为研究对象,记为瘢痕疙瘩组,并采集相邻正常皮肤组织,记为正常组。分离上述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将传至4~8代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红景天苷低剂量组(10 μmol/L红景天苷)、红景天苷中剂量组(20 μmol/L)、红景天苷高剂量组(40 μmol/L)、miR-NC组(40 μmol/L红景天苷+miR-NC)、miR-26a-5p inhibitor组(40 μmol/L红景天苷+ miR-26a-5p inhibitor)、sh-RNA组(40 μmol/L红景天苷+miR-26a-5p inhibitor+sh-RNA)和sh-JAG1组(40 μmol/L红景天苷+miR-26a-5p inhibitor+sh-JAG1),各组细胞经转染后给予红景天苷或直接给予对应剂量的红景天苷处理24 h。qRT-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miR-26a-5p和JAG1的mRNA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6a-5p与JAG1的靶向互作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瘢痕组织增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瘢痕疙瘩组miR-26a-5p表达显著下降(P<0.05),JAG1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80和160 μmol/L 红景天苷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均P<0.05)。为保证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一定的存活率,并保证红景天苷的作用效果,后续使用10、20和40 μmol/L浓度展开实验(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6a-5p与JAG1存在结合序列)。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miR-26a-5p表达、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JAG1表达、细胞克隆增殖数、迁移和侵袭数以及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红景天苷高剂量组和miR-NC组相比,miR-26a-5p inhibitor组miR-26a-5p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而JAG1表达、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以及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JAG1和Notch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抑制JAG1表达可对细胞产生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由此,瘢痕疙瘩组织中miR-26a-5p表达下调,JAG1表达上调,红景天苷可通过上调miR-26a-5p表达靶向抑制JAG1/Notch3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达到改善瘢痕疙瘩的效果。
  • 综述
    肖易沁文, 陈紫薇, 李菲, 王诗轩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548-554.
    年龄相关的B细胞(age-associated B cells, ABC)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B细胞亚群,随年龄增长在脾脏中不断积累。这些细胞有独特的细胞表型和转录特征。ABC高表达髓系标记CD11c和转录因子T-bet,在Th1细胞因子和TLR7和(或)TLR9的刺激下分化增殖,具有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因子、呈递抗原等功能。ABC在免疫衰老、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旨在介绍ABC的表型特征、起源、解剖分布、分化调控机制与功能,阐明其在免疫衰老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 论著
    王欣, 陈磊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185-196.
    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 SRCC)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一类少见但特征明显的病理亚型,其具有富含黏液的表型,且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本课题组的CRC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队列中,招募了1例该病例,是目前世界上首例来源于结直肠SRCC的scRNA-seq数据。本文基于这一批scRNA-seq数据及其他公开数据,探索了SRCC与常见腺癌(adenocarcinoma, AC)之间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差异。结果提示,SRCC中杯状细胞样的恶性细胞是导致其独特表型的原因,这些细胞特异性上调蛋白质加工处理和细胞黏附相关信号通路,并高表达多种黏蛋白基因;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与CRC转移相关。SRCC具有不同于AC的EMT基因表达谱,SRCC被证明具有高水平的EMT,这也与它们的高恶性程度相一致;结合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CRC转录组数据和随访信息,EMT相关基因存在潜在预后作用;与AC相比,SRCC中淋巴细胞的占比较低,髓系细胞占比较高,且上皮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降低;CRC中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间广泛存在胶原蛋白和整合素的相互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结直肠SRCC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是对近年来CRC单细胞图谱的有力补充,为寻找结直肠SRCC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
    张伟, 陈秋含, 陈广洁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353-357.
    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普遍存在的蛋白激酶,具有磷酸化多种蛋白底物的功能,并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CK2的表达失衡会导致多种信号通路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CK2的组成、结构及其在肿瘤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以CK2为靶标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综述
    胡竞文, 袁哲, 杨晓雅, 张惠, 闫风连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49-453.
    炎症性疾病是由机体抵御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后引发的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具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的中医药在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柯里拉京,是多种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保肝、抗病毒、抗高血压、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近来被广泛关注。但对于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还未有系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该文综述了柯里拉京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其后续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熊君, 王晓艳, 周云, 范超, 张颖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270-274.
    衰老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免疫系统也受衰老影响,其中T细胞的变化最明显。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引起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通过诱导线粒体损伤改变宿主代谢,引起机体发生免疫衰老。该文旨在综述病毒感染诱导线粒体损伤在T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从线粒体功能、病毒感染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及线粒体损伤与T细胞衰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 论著
    杨雅淋, 仲宁璇, 李静, 冯景, 赵卫卫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389-395.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外周血IL-22、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IL-22、AhR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的相关性,采用ELISA检测43例SLE患者(活动期25例,非活动期18例)和4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22、AhR 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SLE患者、健康对照者及31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PBMC中IL-22和AhR mRNA表达水平; Spearman分析SLE患者IL-22和AhR的蛋白、mRNA水平分别与SLEDAI的相关性; ROC曲线分析抗dsDNA抗体、IL-22、AhR蛋白水平在SLE中的联合诊断效果。结果显示,SLE患者IL-22、AhR蛋白和mRNA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活动期组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SLE与RA患者比较,IL-22 mRNA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LE患者IL-22、AhR蛋白和mRNA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IL-22、AhR蛋白水平联合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AUC为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0.7%和97.6%。该研究提示,SLE患者IL-22、AhR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且均与SLEDAI呈正相关,血清IL-22、AhR联合抗dsDNA抗体诊断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SLE的临床诊断水平。
  • 综述
    杨丽, 陶玲, 翁翔宇, 王辉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59-464.
    肥胖会增加感染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肥胖可能从影响T细胞脂类和糖类代谢、促进炎性因子释放和T细胞衰老等方面造成T细胞代谢障碍,进而使机体发生感染后病死率增加,也是导致这些疾病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肿瘤预后不良相关,是其影响免疫代谢和促炎性作用的多因素综合结果。该文综述了肥胖对T淋巴细胞代谢障碍的研究进展,及T细胞代谢障碍在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与治疗前景。
  • 综述
    袁航, 郭朗睿, 谢芳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43-448.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第二组成员A(natural killer cell receptor group Ⅱ number A, NKG2A)是NKG2受体家族的抑制性受体成员,主要表达在以NK细胞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上,研究发现NKG2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针对NKG2A的靶向药物已进入一系列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期试验。该文通过阐述NKG2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CD8+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而探讨NKG2A作为免疫检查点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论著
    员丽, 任献青, 张卫星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482-487.
    为探讨益母草碱(leonurine, LEO)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的影响,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EO低剂量[25 mg/(kg·d)]组、LEO中剂量[50 mg/(kg·d)]组、LEO高剂量[100 mg/(kg·d)]组,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并计数尿红细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IgA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ELISA检测血清IL-4、IL-10、IFN-γ及TNF-α水平;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Th2比值。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24 h尿Alb水平,尿红细胞数,血清Cr、BUN、IL-4、IL-10、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升高,血清IFN-γ、TNF-α水平及外周血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EO低、中、高剂量组小鼠24 h尿Alb水平,尿红细胞数, 血清Cr、BUN、IL-4、IL-10、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FN-γ、TNF-α水平及外周血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0.05);LEO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P<0.05)。该研究提示,LEO可减轻HSPN小鼠肾组织损伤,改善肾功能,发挥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Th1/Th2平衡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有关。
  • 论著
    荣耀, 张癸乾, 唐明政, 赵夏爽, 蔡辉, 安池冰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281-294.
    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oliovirus receptor, PVR)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PVR在肿瘤免疫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研究从泛癌角度分析PVR在不同类型癌症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和免疫水平的关联。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TIMER数据库完成了PVR在癌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分析,利用生存分析工具评估了PVR与癌症患者预后的关联。通过TIMER数据库和R软件包评估了PVR在泛癌中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CP)基因的共表达关系及癌症基质/免疫评分。为进一步了解PVR基因在不同癌症中的潜在生物学作用机制,对PVR进行了单细胞水平测序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通过qRT-PCR对PVR在多种癌症细胞系中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VR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如膀胱尿路上皮癌、胆管癌、结肠癌、食管癌和头颈部癌等。PVR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不良预后有关,如肾上腺皮质癌、膀胱尿路上皮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PVR的表达水平与泛癌中免疫细胞浸润、基质/免疫评分和ICP基因的表达调控显著相关(均P<0.05,具体见正文)。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PVR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基因沉默和DNA修复等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和表型有关。GSEA结果发现,PVR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免疫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有关。qRT-PCR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细胞,PVR在胃癌、结肠癌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较高。较全面的泛癌分析表明,PVR是一种癌症组织中高表达并导致较差预后的癌基因,PVR可能是新的免疫依赖的预后预测标志物,能为癌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 论著
    聂俊丽, 谈宝珍, 余稳, 侯亮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369-374.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1(nucleotide-binding oligodomain-like receptor 1, 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2, RIP2)/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NaB)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大鼠斑块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给予41只大鼠球囊受损结合高脂饮食构建AS模型,共建模成功36只。将36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NaB组和NaB+NOD1激动剂二氨基庚二酸(γ-D-glu-mesodiaminopimelic acid, iE-DAP)组,每组12只。另假手术组12只大鼠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缝合。模型组、NaB组和NaB+iE-DAP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假手术组给予基础饲料饲养;NaB组灌胃10 g/(kg·d)NaB,NaB+iE-DAP组灌胃10 g/(kg·d)NaB的同时腹腔注射1 mL/(只·周)iE-DAP;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和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以上处理均持续12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MCP-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TNF-α和IL-1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评估主动脉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OD1、RIP2和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受损严重,而NaB组主动脉损伤表现减轻,NaB+iE-DAP组表现有所加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G、TC、LDL-C、ox-LDL、MCP-1、hs-CRP、TNF-α和IL-1含量,主动脉组织ICAM-1阳性率,NOD1、RIP2及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HDL-C含量及细胞质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NaB组血清TG、TC、LDL-C、ox-LDL、MCP-1、hs-CRP、TNF-α和IL-1含量,主动脉组织ICAM-1阳性率,NOD1、RIP2及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HDL-C含量及细胞质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NaB组相比,NaB+iE-DAP组血清TG、TC、LDL-C、ox-LDL、MCP-1、hs-CRP、TNF-α和IL-1含量,主动脉组织ICAM-1阳性率,NOD1、RIP2及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HDL-C含量及细胞质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该研究提示,NaB能够抑制NOD1/RIP2/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AS大鼠斑块形成、炎症反应的缓解。
  • 论著
    梁丽, 张一珂, 邵烁鋆, 谢劲松, 朱栋炜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474-481.
    已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与免疫应答的过度激活有关,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 EX)展现出强大的免疫抑制能力,研究探讨MDSC-EX对DN模型小鼠病情的影响。经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注射构建DN小鼠模型,磁珠分选DN小鼠脾脏中MDSC的两个亚群——多形核样MDSC(polymorphonuclear MDSC, PMN-MDSC)和单核细胞样MDSC(monocytic MDSC, MO-MDSC)。培养PMN-MDSCs和MO-MDSCs并收集上清液,制备EX,FACS检测EX对CD3+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PMN-MDSC-EX或MO-MDSC-EX至DN模型小鼠,观察处理对模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体质量(body weight, BW)、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total protein in urine within 24 hours, TPU)、血清尿素氮(urea nitrogen in serum, UNS)、血清肌酐(creatinine in serum, CS)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肾脏H-E染色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 collagen Ⅳ)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情况。实验成功构建DN模型并制得PMN-MDSC-EX和MO-MDSC-EX。相较MO-MDSC-EX,PMN-MDSC-EX可更显著地抑制CD3+T细胞增殖(P<0.05)。相较MO-MDSC-EX,PMN-MDSC-EX显著降低DN小鼠FBG、TPU、UNS和CS水平,增加模型鼠BW和GFR(均P<0.05)。PMN-MDSC-EX和MO-MDSC-EX干预后DN小鼠肾脏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相较MO-MDSC-EX,PMN-MDSC-EX抑制DN模型小鼠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更为显著(均P<0.05)。由此,相较MO-MDSC-EX,PMN-MDSC-EX具有更强的缓解DN小鼠病情的作用,提示PMN-MDSC-EX或可成为治疗DN的新途径。
  • 论著
    张练, 王茂娟, 谢红, 周荣, 江帆, 雷贤英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221-226.
    为探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构建脓毒症肾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A 12.5 mg/kg组、RA 25 mg/kg组、RA 50 mg/kg组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 1 mg/kg)组,对比各组大鼠肾组织H-E染色结果、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NF-κB和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RA 25 mg/kg组、RA 50 mg/kg组和Dex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肾损伤分子 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 KIM-1)、TNF-α、IL-1β、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肾组织凋亡细胞数、切割后(cleaved)Casp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 c)、切割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oly(ADP-ribose)polymerase, cleaved PARP]、磷酸化p65(phosphorylated p65, p-p65)/p65及磷酸化p38(phosphorylated p38, p-p38)/p38水平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RA 50 mg/kg组和Dex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该研究提示,RA可抑制NF-κB和p38 MAPK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降低肾组织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 论著
    冯莹, 张妍, 雷杰, 刘娟, 方勇, 贺立群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375-381.
    为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 MMP-7)过表达对巨噬细胞极化、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 Gal-3)表达和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诱导THP-1细胞成巨噬细胞,转染MMP-7过表达和空载质粒,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MMP-7过表达组、MMP-7 NC组、M1型诱导组和M2型诱导组。qPCR法检测Gal-3、MMP-7 mRNA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F4/80+、CD86+、CD206+巨噬细胞百分比;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1α、IL-6及TGF-β含量。使用Gal-3抑制剂处理M1型和M2型诱导分化巨噬细胞,qPCR法检测细胞中Gal-3 mRNA表达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α、IL-6和TGF-β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MP-7过表达组和M2型诱导组中Gal-3、MMP-7 mRNA表达显著上升(均P<0.01),(F4/80+)/CD206+巨噬细胞百分比比值显著上升(均P<0.01),TGF-β浓度显著上升(均P<0.01),IL-1α、IL-6浓度显著下降(均P<0.01);M1型诱导组(F4/80+)/CD86+巨噬细胞百分比比值显著上升(P<0.01),TGF-β浓度显著下降(P<0.01),IL-1α、IL-6浓度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M1型诱导组相比,M1型+Gal-3抑制剂组Gal-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TGF-β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IL-1α、IL-6浓度显著下降(均P<0.01)。与M2型诱导组相比,M2型+Gal-3抑制剂组Gal-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GF-β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IL-1α、IL-6浓度显著下降(均P<0.05)。上述研究证明,MMP-7可上调Gal-3表达,进而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发挥抗炎作用。
  • 综述
    曹钧钲, 宋军营, 王瑞芳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526-529.
    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率极高,目前其最为熟知的病理改变为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缠结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研究发现,免疫炎症反应在AD发病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小胶质细胞是神经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在大脑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TREM2)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中,其除调控小胶质细胞代谢、生存、吞噬和增殖功能,还可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变。近年来关于TREM2调控免疫炎症反应改善AD病理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TREM2和小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及AD病理变化的影响展开综述。
  • 论著
    李旭萍, 马鸿斌, 马海兰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488-493.
    为探讨蛭龙通络胶囊抑制阿霉素(adriamycin, ADR)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右肾摘除及多次尾静脉注射3 mg/kg ADR构建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实验鼠分为模型组和蛭龙通络胶囊组、蛭龙通络胶囊+激活剂组,另选未处理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蛭龙通络胶囊组大鼠给予蛭龙通络胶囊混悬液灌胃,蛭龙通络胶囊+激活剂组大鼠给予蛭龙通络胶囊混悬液灌胃和LPS(5 mg/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给药共持续8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质量(body weight, BW)变化,采用尿蛋白定量试剂盒以及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24 h尿蛋白(24 h urine protein, 24 h UPO)、肌酐(creatinine, 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含量;断头处理大鼠后取肾组织,制备切片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qRT-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LR4、NF-κB和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W下降,肾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占比(collagen proportionate area, CPA)、24 h UPO、Cr、BUN水平升高,TLR4、NF-κB、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蛭龙通络胶囊组大鼠BW增加,CPA、24 h UPO、Cr、BUN水平降低,TLR4、NF-κB、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与蛭龙通络胶囊组比较,蛭龙通络胶囊+激活剂组大鼠BW显著下降,CPA、24 h UPO、Cr和BUN水平升高,TLR4、NF-κB、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由此,蛭龙通络胶囊或通过抑制TLR4/NF-κB/TGF-β1信号通路表达,改善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减轻肾损伤。
  • 论著
    李红波, 凃璨, 付帅, 姜南, 丁艳琼, 熊飞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22-26.
    为探讨吲哚丙酸(indolepropionic acid, IPA)对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分别用0.1、1.0、10 μmol/L的IPA处理小鼠腹膜间皮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IPA的细胞毒性;其次,用0.1、1.0、10 μmol/L的IPA预处理细胞2 h, 再用10 mg/L的LPS处理24 h, 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此确定IPA的最佳作用浓度。 将细胞分成5组:对照组、LPS组、LPS+IPA组、LPS+QNZ(NF-κB通路抑制剂)组和LPS+QNZ+IPA组。 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NF-κB p65和p-p65的表达。 结果显示,0.1和1.0 μmol/L的IPA对小鼠腹膜间皮细胞无细胞毒性,IPA最佳作用浓度为1.0 μmol/L。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和细胞中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IPA组、LPS+QNZ组和LPS+QNZ+IPA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和细胞中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LPS+QNZ+IPA组效果最显著。 以上结果表明,IPA能够促进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论著
    王优, 肖玲, 尹青桥, 叶刚, 罗丹, 胡曼丽, 陈杰, 皮培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316-322.
    为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对高糖(high glucose, HG)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将RMC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渗透压对照(osmotic control, OSM)组、HG组、HG+TAK-242(TLR4抑制剂)组、HG+sh-SOCS3组和HG+sh-SOCS3+TAK-242组。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COX2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RMC细胞TLR4、NF-κB p65和IκB-α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MC细胞TLR4、NF-κB p65、p-p65、IκB-α和p-IκB-α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COX2表达水平,细胞中TLR4、p65、IκB-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TLR4、p-p65、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HG组相比,HG+TAK-242组和HG+sh-SOCS3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COX2表达水平,细胞中TLR4、p65、IκB-α mRNA表达水平和TLR4、p-p65、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HG+sh-SOCS3+TAK-242组较HG+TAK-242组效果更加显著(均P<0.05)。由此,SOCS3可通过促进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HG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加重炎症反应。
  • 论著
    周静, 热孜亚·吾买尔, 陈紫涵, 刘建新, 王德成, 晏博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7-13.
    为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4, GPR84)基因在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首先构建GPR84基因突变型斑马鱼,观察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感染后斑马鱼体内细菌的增殖情况及宿主生存期表型,机制上首先采用中性红染色及苏丹黑染色分别排除了GPR84对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斑马鱼切尾实验评估GPR84缺失对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影响。 进一步通过油红O染色评估了染菌斑马鱼体内脂滴生成情况,并通过qRT-PCR检测感染后斑马鱼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炎性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 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马鱼瞬时敲除GPR84后能抑制体内分枝杆菌的增殖,延长宿主生存期,但GPR84缺失不影响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且不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募集;GPR84突变型斑马鱼在分枝杆菌感染后脂滴生成减少,并且伴随着胆固醇的外排泵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 ABCG1)基因表达下调,而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上调。 该研究提示分枝杆菌可能通过宿主GPR84诱导脂滴生成以抑制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宿主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促进细菌传染进程。 
  • 论著
    谢萍, 李婵, 吕琨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27-36.
    为探讨姜黄素是否通过miR-155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肝损伤,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姜黄素对NAFLD大鼠损伤程度的改善情况,血清学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变化,ELISA检测炎性因子(TNF-α)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NF-α、NF-κB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NF-κB, IκBα)、NF-κB p65和p-NF-κB p65表达的变化。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组和NF-κB抑制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均明显减轻,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脏组织中TNF-α的释放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组织中miR-155和NF-κB p65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κBα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 此外,在姜黄素和NF-κB抑制剂同时干预时效果更加显著。 该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miR-155调控TNF-α/NF-κB信号通路降低NAFLD大鼠肝损伤。 
  • 综述
    薛生龙, 史甜, 高峰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74-81.
    乳糜泻(celiac disease, CeD)是一种由遗传易感基因携带者摄入含麸质蛋白的谷物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小肠疾病。 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的CeD患者都携带HLA-DQ2/DQ8,其占CeD约40%的遗传致病原因,其余60%病例由大量的非HLA基因决定。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经发现超过50个非HLA基因与CeD发生有关,但目前发现的非HLA基因只能解释约15%的遗传易感原因,仍有大量的非HLA基因没被发现。 文章着重介绍CeD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CeD的发病机制并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 综述
    卡玉秀, 刘维, 郭小静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363-368.
    性激素是由性腺和肾上腺产生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的类固醇激素。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这提示性激素和SS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关联。该文分析雌激素、雄激素和催乳素对SS的作用机制的影响,为深入了解SS的发病机制及探究其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综述
    罗佳佳, 廖长秀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275-280.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存在于肿瘤细胞周围的复杂的细胞环境。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构成,在肿瘤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中,特别是髓样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肥大细胞(mast cell, MC)、DC、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 TAN)和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在数量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突出的组成部分,可以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死亡,具有促癌与抑癌的复杂的双重调节作用。该文对TME中多种髓样细胞调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生、发展的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宋赛哲, 丁思思, 刘翠平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65-69.
    PD-L2与PD-1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与排斥引导分子b(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b, RGMb)结合作用与之相反。 研究发现PD-L2在肿瘤或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外周血和相应组织中表达异常,并通过糖基化修饰、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参与疾病进展。 为充分了解PD-L2的调节、表达及与受体结合后对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影响,该文首先对PD-L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阐明,论述了其参与疾病进展的方式,随后对PD-L2参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其研究价值,希望能为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论著
    任纪刚, 张小敏, 刘畅, 任鹤菲, 周琳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14-21.
    为筛选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异常表达最为显著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筛查45种细胞因子组成谱在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ELISA验证其差异最显著的几种,并分析它们与患者SLE病情活动、实验室指标及肾脏受累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45种细胞因子谱上在SLE患者血清中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有4种,进一步验证发现 SLE患者的血清IL-6、IL-10、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和IFN-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均P<0.05);血清IL-10、IL-1Ra水平还与SLE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 SLEDAI-2K)评分正相关(均P<0.01);且SLE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与IgG、ESR均正相关(均P<0.05),血清IL-1Ra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负相关(均P<0.05);SLE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还与24 h尿液总蛋白定量(total protein in urine within 24 hours, TPU)呈正相关(P<0.001)。 上述结果提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其中IL-10、IL-1Ra血清水平与SLE疾病活动程度有关,IL-1Ra还可能与SLE的肾脏受累有关,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为SLE的临床诊疗和病情监测提供依据。 

  • 论著
    张军, 舒婷婷, 李汉永, 罗卫东, 范彦博, 刘静, 吴迪, 李旭成, 崔金涛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494-499.
    为探讨泻肺清肝饮活性成分D-柠檬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小鼠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将36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D-柠檬烯组,每组12只。通过LPS和烟熏诱导COPD小鼠模型,D-柠檬烯组小鼠从造模第2 天开始每天按照100 mg/kg的剂量给予腹腔注射D-柠檬烯,持续给药至第28天。观察各组小鼠的毛发、行动以及精神状态,并记录小鼠体质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L-6、TNF-α、IL-1β和IL-10的水平,FACS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比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减轻,精神萎靡颓废,毛色暗淡,脱毛,活动度降低;肺泡结构紊乱,支气管壁上皮增生,肺组织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p-NF-κB蛋白表达水平,血清及BALF中IL-6、TNF-α、IL-1β水平和外周血中Th17/Treg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BALF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D-柠檬烯用药后显著逆转了上述变化(P<0.01)。该研究提示,D-柠檬烯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恢复Th17/Treg平衡,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对COPD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论著
    杨阳, 陈锋, 王志勇, 周达全, 朱耀祖, 张海泉
    现代免疫学. 2024, 44(4): 302-308.
    为探讨环状RNA 0000885(circular RNA 0000885, circ_0000885)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采用qRT-PCR分析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885和miR-18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_0000885和miR-186的靶向关系。将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circ_0000885的小干扰RNA(si-circ_0000885)、miRNA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C)、miR-186模拟物、miRNA抑制物阴性对照(anti-miR-NC)、miR-186抑制物(anti-miR-186)、si-circ_0000885+anti-miR-186分别转染胶质瘤细胞LN229。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_0000885和miR-186表达对LN229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凋亡和迁移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移植瘤体积。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比较,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88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8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干扰circ_0000885表达或过表达miR-186显著降低LN229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迁移数(P<0.05),增加细胞凋亡率和miR-186表达水平(P<0.05),而抑制miR-186表达呈相反作用。抑制miR-186表达可显著减弱干扰circ_0000885表达对LN229细胞活力、集落形成、迁移、凋亡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P<0.05)。该研究提示,干扰circ_0000885通过靶向上调miR-186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
  • 论著
    田晓静, 马丽, 李春梅, 黄佳珉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30-436.
    基于JAK/STAT3通路探讨柚皮苷(naringin, NRG)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RA-FL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分离RA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RA-FLS,免疫荧光法检查波形蛋白(vimentin)、CD90表达以鉴定细胞;将RA-FLS分为NC组(正常培养的RA-FLS)、NRG-L组(20 μg/mL)、NRG-M组(40 μg/mL )、NRG-H组(80 μg/mL)、NRG-H+Coumermycin A1(JAK激活剂)组(80 μg/mL NRG+10 μmol/L Coumermycin A1)。CCK-8法检测RA-FLS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RA-FLS凋亡;ELISA法检测RA-FLS培养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水平;qRT-PCR检测RA-FL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Caspase-3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A-FLS中PCNA、Caspase-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细胞呈梭形生长,且vimentin、CD90表达呈强阳性,证实分离的细胞为RA-FLS;与NC组比较,NRG-L组、NRG-M组、NRG-H组RA-FLS OD450值(24、48h)、IL-6、IL-1β、TNF-α水平、PCNA mRNA及蛋白、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亮染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NRG-H组比较,NRG-H+Coumermycin A1组RA-FLS D(450 nm)值(24、48h)、IL-6、IL-1β、TNF-α水平、PCNA mRNA及蛋白、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亮染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率、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该研究表明,NRG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3通路抑制RA-FLS增殖,促进凋亡。
  • 专家述评
    侯健, 王君颖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1-6.
    就现阶段而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近年来,以CD38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显著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 与此同时,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细胞、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 BsAb)等多种高效、新型的免疫治疗制剂不断涌现,免疫治疗正在改变MM的治疗格局。 该文就目前MM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同时对免疫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旨在为MM诊治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焦子琛, 王子豪, 匡宇竹, 张林波, 张文慧, 付璐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530-53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抗体能使人们成功获得各种新型的小分子抗体。其中,单链抗体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高组织渗透性、稳定性优异、低免疫原性、易制备及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单链抗体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该文综述了单链抗体的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 论著
    冯素雅, 马龙, 张舟, 张逸凡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49-54.
    建立一种检测念珠菌甘露聚糖(mannan, Mn)的磁微粒化学发光法(magnetic particl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MPCLIA):采用念珠菌Mn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在反应体系中形成链霉亲和素-磁微粒-生物素标记抗体-念珠菌Mn-吖啶磺酰胺标记抗体复合物,建立检测念珠菌Mn的MPCLIA。 结果表明,空白限(limit of blank, LoB)为2.0 pg/mL, 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为5.0 pg/mL;线性范围10.0~1 000.0 pg/mL;可重复性和精密度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回收率85%~115%。 在检测样本中添加血红蛋白、胆红素或甘油三酯浓度分别为7 mg/mL、300 mg/L和7.5 mmol/L时,对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该方法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较好一致性(κ值为0.79)。 该研究建立的念珠菌Mn MPCLIA已达到体外诊断试剂的质量标准,积累足够样本数据后,有望成为念珠菌病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 
  • 论著
    马临庆, 张立梅, 任丽艳, 孙璐, 崔俊一, 周丽华
    现代免疫学. 2024, 44(6): 513-520.
    该研究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在体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使用H2O2作为凋亡诱导剂,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或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细胞产生细胞凋亡,通过hBMSC与SH-SY5Y细胞或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细胞共培养,观察hBMSC的抗氧化作用。利用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 TrkB)抑制剂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TrKB通路,观察hBMSC抗氧化作用的变化。H2O2诱导SH-SY5Y细胞产生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hBMSC与SH-SY5Y细胞或原代培养的小鼠神经细胞进行共培养,可以抑制细胞凋亡。TrkB抑制剂阻断BDNF/TrKB通路,部分降低了hBMSC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hBMSC在体外通过BDNF/TrKB通路发挥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 论著
    陈璇, 邵懿, 邹佳华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60-64.
    为研究内源性miR-221对STAT3的调控作用及对肺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采用定量PCR检测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miR-221和STAT3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miR-221和STAT3  mRNA表达的相关性。 采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确定miR-221对STAT3的调控作用。 体外培养肺癌细胞A549,分为对照组(mimic对照组)、miR-221高表达组(转染miR-221 mimic)、miR-221低表达组(转染anti-miR-221),比较各组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 将转染细胞与NK-92细胞按照1∶5共培养,比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TNF-ɑ表达情况,以及检测NK-92细胞免疫杀伤率。 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miR-221、STAT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肺癌组织中miR-221、STAT3  mRNA呈正相关性 (P<0.05)。 荧光素酶试验表明,miR-221可靶向并正调控STAT3的表达。 miR-221低表达组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高表达组,而高表达组STAT3、p-ST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miR-221低表达组NK-92细胞免疫杀伤率以及IL-2、TNF-α、IFN-γ蛋白分泌量高于对照组、高表达组,而高表达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该研究提示,mi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处于高表达状态,上调其表达可抑制NK细胞的免疫杀伤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介导的肺癌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有关。
  • 论著
    王思微, 姚啸生, 邓莉, 王思源, 张婷婷, 王欣怡
    现代免疫学. 2024, 44(5): 403-406.
    为探讨腺病毒肺炎急性期患儿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 AMP synthase, cGAS)mRNA表达及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 mDC)数量、表面成熟标志物CD80和CD86的变化、相关细胞因子的情况,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腺病毒肺炎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选取腺病毒肺炎急性期患儿34例,健康对照组34例,应用q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STING、cGAS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血清IFN-α、IFN-β、TNF-α、IL-6含量;FACS检测单个核细胞mDC数量及表面标志物CD80、CD86的变化,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腺病毒肺炎组STING、cGAS mRNA表达增加,IFN-α、IFN-β、TNF-α、IL-6水平升高,mDC增加,CD80、CD86水平升高(P<0.05)。mDC与STING mRNA、cGAS mRNA、IFN-α、TNF-α、IL-6呈正相关;CD80与STING mRNA、cGAS mRNA、IFN-α、IFN-β、TNF-α、IL-6呈正相关;CD86与IFN-α、IFN-β、TNF-α呈正相关(P<0.05)。该研究提示,腺病毒肺炎患儿高表达STING/cGAS基因,存在mDC增加及成熟、IFN-α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免疫变化,可能进一步激活cGAS-STING通路,介导固有免疫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 论著
    唐荣芳, 张颖杰, 徐淑娟, 孔令珍, 聂宇薇
    现代免疫学. 2024, 44(3): 243-250.
    为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 MEF2A)基因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PN)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关系,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30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和60例MPN患者的PBMC;另选MPN细胞系HEL92.1.7(简称HEL)、UKE-1和SET-2进行细胞培养。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细胞中MEF2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选取HEL和UKE-1细胞,分别转染MEF2A敲减/过表达质粒。采用CCK-8法及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及单克隆形成能力;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导管形成实验测定细胞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测定肿瘤细胞凋亡、血管形成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PN患者PBMC中MEF2A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5); MEF2A的mRNA和蛋白在各MPN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在健康志愿者PBMC中的表达量(均P<0.05)。与Control组比较,MEF2A过表达可提高HEL和UKE-1细胞的增殖率、单克隆形成数目、血管成管数量及ANGPT2、FGF1、PDGFA、VEGF、Bcl-2、p-P38和p-ERK蛋白表达量(均P<0.05),降低HEL和UKE-1细胞凋亡率及BAX、剪切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 cl-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P<0.05)。MEF2A敲减可抑制HEL和UKE-1细胞的增殖率、单克隆形成数目、血管成管数量及ANGPT2、FGF1、PDGFA,VEGF、Bcl-2、p-P38和p-ERK的蛋白表达量(均P<0.05),提高HEL和UKE-1细胞凋亡率及BAX、cl-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P<0.05)。由此,MEF2A在MPN中高表达,敲减MEF2A可抑制MPN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有关。
  • 论著
    颜楠, 刘家云, 刁艳君
    现代免疫学. 2025, 45(1): 55-59.
    收集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1 431例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检测患者的数据,并分析与探讨其在临床科室及疾病类型方面的分布特征。 回顾性分析该院1 431例LA受检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将其按所属不同临床科室分为A、B、C、D 4组;分别比较4组患者的检测人数占比、LA阳性率、LA比值中位数(median, M)与四分位数(percentile, P)(P25,P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以及A、B、C、D 4组LA阳性病例疾病类型的分布占比。 结果显示,研究中收集的1 431例LA受检患者中以A组免疫科检测数量所占比例最高(53%),LA阳性率为41%,M与95% CI分别为1.17和1.01~1.95,所患疾病类型中以SLE(占比33%)为主;B组妇产科生殖中心在各组中数量占比位列第二(35%),阳性率29%,其中M、(P25, P75)[1.15(1.10,1.21)]与95% CI(1.01~1.42)均最小;4组中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急诊科C组(43%),M与(P25,P75)[1.19(1.10,1.36)]均最大,且该组疾病分布以狼疮性脑病(SLE encephalopathy, SLEE)(37%)为主;95% CI以D组范围最大为1.01~2.98。 由此,该院1 431例患者LA检测结果中,阳性病例以SLE为主,其中就诊于神经内科的SLEE与肾脏内科的狼疮性肾炎是SLE比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检测LA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检测适应症,并应对LA比值高的患者实行进一步相关检查予以诊断,以免误诊与漏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