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30
  

  • 全选
    |
    论著
  • 孙晓彤,马梓健,汤亚微,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53-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前列腺素E2 (PGE2)的影响,分离培养6例RA FLS,并分别用TL1A、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拮抗剂(0.25 μg/ml)加TL1A (50 ng/ml)以及信号通路抑制剂(10 μmol/L)加TL1A(50 ng/ml)刺激。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RA FLS Cox-2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RA FLS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相比,TL1A刺激的RA FLS Cox-2 mRNA和PGE2表达均增多 (P < 0.05);加入TNFR2拮抗剂可使TL1A刺激的RA FLS分泌PGE2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此外,细胞培养体系加入NF-κB和JNK抑制剂后,TL1A刺激RA FLS产生PGE2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研究表明,TL1A与TNFR2结合可能通过NF-κB和JNK信号通路促进RA FLS分泌PGE2,参与RA的发病过程。
  • 郑文,赵娟娟,朱顺飞,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58-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 24h; 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 < 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 < 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 < 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 < 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 > 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 < 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牛甜甜,陈元平, 归绥琪,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64-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补肾益气方通过调控TGF-β1对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选取了15例RSA患者,孕42 d起诊断为正常宫内妊娠后服中药,在服药前以及服药一个月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细胞数量,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GF-β1及IL-10、IL-17水平。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后RSA患者外周血Treg数量上升至(5.94±1.37)%,明显高于服药前(3.45±0.93)%(P < 0.05)。Th17细胞数量下降至(1.12±0.32)%,低于治疗前(2.61±0.70)%。中药治疗后,Treg/Th17细胞比值上升,从1.43±0.66升高至5.64±1.84%( P < 0.05)。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水平从(17.90±4.18) pg/ml上升至(28.80±7.18) pg/ml,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则从(45.83±4.15) pg/ml下降至(31.21±5.62) pg/ml,同时发现中药治疗后血TGF-β1水平从(192.73±13.97) pg/ml上升为(334.07±61.53) pg/ml(P < 0.05),TGF-β1/IL-17比值从4.23±0.43提高至11.20±3.56,IL-10/IL-17比值从0.39±0.09上升至0.94±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补肾益气方能够调控Treg/Th17细胞平衡,改变母体细胞因子分泌状态,保护胎儿不被排斥,其机制可能与母体TGF-β1水平上调有关。
  • 刘泽玉,姜宝珍,杨志伟,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69-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酸性物质吸入性肺损伤的机制。1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稀盐酸(HCl)吸入组和生理盐水(NS)吸入组。实验小鼠经导管滴注0.1 mol/L HCl /NS (1 μl/g体重) 至左肺,吸入后30 min、2 h、6 h和24 h分别检测小鼠的呼吸功能(Penh)(除外30 min、肺湿干重比值(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研究小鼠左肺炎性细胞浸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小鼠左肺肺组织炎性因子水平。12 h HCl组的呼吸功能(Pehn)严重受损(P < 0.01 vs NS组),肺W/D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5)和对照组(P < 0.01 vs NS组);BALF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总数在6 h HCl组达到峰值(P < 0.05 vs 其它时间组,P < 0.01 vs NS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NF-κB和IL-6在左肺组织中表达随HCl刺激时间逐渐升高,12 h后表达量降低,24 h时继续下降;HCl刺激30 min即出现嗜中性粒细胞肺组织浸润,而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出现相对较晚。研究通过吸入稀盐酸模拟吸入性肺炎小鼠模型,发现吸入性肺炎早期即有大量炎性因子,随后出现白细胞升高而巨噬细胞增多出现较晚;大量炎性因子均参与了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另外,实验经气管单侧滴注法获得单侧吸入性肺炎的模型,更符合临床吸入性肺炎的特点,为临床深入研究吸入性肺炎制作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 杜凌波,张洁,李会丹,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77-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多种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参与其发病。我们已有研究发现促炎因子Cyr61/CCN1通过活化角质细胞而加剧皮损,但是否还有其他促炎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Cyr61介导角质细胞产生趋化因子的体外实验,探讨Cyr61参与银屑病发生新途径。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在外源性Cyr61作用下趋化因子的表达格局。实验结果显示Cyr61能够在体外促进人角质形成细胞系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如CCL2,CCL17,CCL22,CXCL1,CXCL10,CXCL11(P < 0.05)),提示Cyr61可能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系表达多种趋化因子从而参与DC,Th17,Th1等细胞的趋化。提示Cyr61可能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系表达趋化因子介导炎性细胞局部浸润增多,加剧银屑病发病。
  • 范国权,蔚京京,赵卉,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82-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胆红素在哮喘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能否发挥保护作用。通过用卵清蛋白(OVA)对BALB/C小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并在致敏和激发阶段给予间接胆红素干预。造模成功后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程度,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OVA-sIgE及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IL-2、IL-17、IL-10和TGF-β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L-17的表达,并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研究发现,经胆红素干预后小鼠体内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OVA-sIgE和IL-4水平较低而IFN-γ、IL-2和IL-10水平较高,IFN-γ/IL-4增高;肺组织IL-17表达较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而对TGF-β的影响较小。可见胆红素在哮喘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IL-10的分泌从而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改变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发挥保护作用。
  • 马欣俐,陈浥尘,车在前,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87-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研究TY-51469对疲劳运动引起小鼠巨噬细胞格局变化的调节作用。选用健康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运动+TY组。运动组及运动+TY组进行2周平板跑步运动,前3 d为适应性运动,以后每日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至小鼠普遍出现疲劳征象。第5 d起运动+TY组每日运动后按15 mg/kg腹腔注射TY-51469 ,安静对照组及运动组第5 d起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PBS,一共注射8 d。运动结束后取脾脏制作单个核细胞悬液标记巨噬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并提取巨噬细胞基因测定IRF5和IRF4 mRNA表达量,观察并分析疲劳运动对脾脏M1、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影响,以及TY-51469对疲劳运动引起巨噬细胞格局变化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疲劳运动可导致小鼠脾脏巨噬细胞M1/M2比值上升,TY-51469通过恢复M1/M2比例起到对巨噬细胞不同亚群的调节作用,使巨噬细胞格局恢复正常。
  • 陈静静,陈建民,孙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93-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肺癌诊断指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用蛋白芯片检测15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并以15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的血清检测结果做为对照。肺癌组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肺癌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几组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细胞未分化肺癌组与其它各病理类型组之间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肺癌组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 (P < 0.05)。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李江燕,陈洁,侯晓菁,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397-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2013-2015年就诊于上海长征医院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患者的感染特点及差异。对患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进行CT-RNA, UU-RNA的检测。612例CT标本中,总阳性率为9.97 %,男性感染率为10.57 %,女性感染率为9.56%,男、女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各年龄段患者CT感染率无显著差异;804例UU标本中,总阳性率57.96%,女性感染率为71.97%,男性感染率为37.42%,男女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P < 0.01),各年龄段患者UU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在各类型标本中,阴道分泌物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本研究表明在人群中UU的感染率显著高于CT,且更容易感染女性。
  • 徐亦文,曹阳,安蒂,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0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破骨细胞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形成和功能失调可参与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骨相关疾病的发生。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噬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在RANKL刺激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可被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本研究采用TRAP染色法检测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进程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分析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变化;并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明确自噬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30 ng/ml的RANKL刺激RAW264.7细胞至第5 d时可观察到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在此过程中,RANKL刺激至第3 d时细胞自噬作用显著增强,此后(如第5 d时)自噬作用则逐渐减弱。在分化过程中如果以3-MA抑制细胞的自噬,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则可被显著抑制。可见,自噬在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抑制自噬则阻碍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 王琳,吴传勇,娄加陶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05-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检测在肺部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选取上海市胸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295例因肺部孤立性结节入院患者的血清标本,其中恶性结节患者221例,良性结节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CC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血清中CEA、NSE、CA125和CYFRA21-1的表达水平,评价现有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肺部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良性和恶性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血清中CA125和SCC的浓度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恶性结节患者血清中CEA,NSE和CYFRA21-1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肺部孤立性结节实验室鉴别诊断中,CEA的灵敏度为59.7%,特异度为81.1%;NSE的灵敏度为36.7%,特异度为85.1%;CYFRA21-1的灵敏度为50.2%,特异度为70.3%;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达60.2%,特异度达85.1%。以上结果说明,NSE、CYFRA21-1和NSE的联合检测在肺部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综述
  • 韩鑫涛,赵殿元,唐丽,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10-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A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全反式维甲酸是维生素A的一种活性代谢物,它不仅调控固有免疫反应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的功能,而且也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从而在免疫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对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 席朵,卢婷利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15-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巨噬细胞是人体抵抗病原的第一道防线,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组织修复以及稳态的维持等过程中也同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巨噬细胞在靶向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同时,随着实验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巨噬细胞的认识也得以发展,而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巨噬细胞作为最具潜力的临床靶标的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故,对近年来不同组织定居巨噬细胞的起源和特异性发展,以及其在机体稳态和疾病时自我更新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概述,将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巨噬细胞的功能特征,这对研究其在新陈代谢疾病、免疫疾病、组织修复、肿瘤及炎症等多种疾病的防治中作为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抵抗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 雒志恒,吴婕,祁珊珊,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20-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最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会加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其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结合而发挥作用,不仅参与机体钙磷代谢、骨盐沉积,而且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有效的防止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在治疗和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就维生素D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黄丹倩,金玲芝,徐丹萍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24-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HLA-G)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具有组织限制性。生理条件下,HLA-G分子限制性分布于免疫豁免组织细胞上,但在病毒感染及肿瘤等病理状态下,HLA-G在相应组织细胞上可获诱导性表达。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型发生改变的一门学科。HLA-G基因诱导性表达和表观遗传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HLA-G抗原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作一综述。
  • 蔡云,周治中,*********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30-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阳性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主要表现之一。HBeAg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应答,从而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清除,在诱导HBV免疫逃逸并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围绕HBeAg诱导HBV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做简要综述。
  • 黄洁芳,徐浣白,张雁云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3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而干细胞因子是指可靶向调控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定向分化等特性的重要因子,以及在干细胞治疗中产生的、对其修复损伤具有关键作用的活性因子。近年来,干细胞逐渐被应用到各种人类疾病的治疗中,但其临床应用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干细胞因子治疗为解决及避免这些问题带来了曙光,有望成为未来干细胞治疗的新方向。
  • 潘雨蓉,马龙,石彬,等
    现代免疫学. 2016, 36(5): 437-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细胞受体(TCR)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重要表面分子,由胚系基因片段V(variable),D(diversity),J(joining),C(constant)重排后编码产生。其中TCR V基因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编码的肽段是识别外来抗原和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重要的部分。鉴于国内对TCR V基因进化研究较少,本文简要综述有颌脊椎动物TCR V基因的数量及功能进化研究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