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30
  

  • 全选
    |
    论著
  • 王珍妮,薛鸾,谢君,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53-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诊断意义。经过原核表达、Ni柱纯化等操作,成功得到ENO1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分别进行瓜氨酸化及氨甲酰化修饰,得到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 α-enolase peptide, cit-ENO1)、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arbamylated α-enolase peptide, carp-ENO1)以及瓜氨酸化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carbamylated α-enolase peptide, cit-carp-ENO1)。选取RA患者30例(RA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者3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探究未修饰的蛋白以及这3种修饰后的蛋白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通过SPSS软件构建ROC曲线对不同修饰蛋白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当cut-off值取95%的特异度时,carp-ENO1的灵敏度为26.7%,cit-ENO1的灵敏度为46.7%,cit-carp-ENO1的灵敏度为63.3%。ENO1蛋白修饰之后对RA检出率显著提高,提示瓜氨酸化或者氨甲酰化之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 潘振,吕鹏,邵淑丽,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6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V.vulnificus)溶细胞素的蓖麻毒素结构域内氨基酸序列并合成多肽,筛选人工合成的单链抗体噬菌体文库Tomlinson I+J,为创伤弧菌感染的抗体阻断治疗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对未经处理的大容量Tomlinson I+J噬菌体文库进行3轮特异性亲和筛选,从中筛到特异性结合溶细胞素多肽的克隆,命名为scFv-D2,经氨基酸序列分析验证其含有完整的人源化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将scFv-D2克隆转化E.coli HB2151并诱导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其可溶性scFv片段与溶细胞素毒性多肽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从Tomlinson I+J文库成功筛选出一株具有结合活性的人源化噬菌体单链抗体,可用于创伤弧菌感染抗体阻断治疗策略的研究。
  • 岳东旭,赵娟娟,胡琳,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66-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微小RNA-7(microRNA-7, miR-7)基因敲减(knock down, KD)对LPS诱导的脑部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课题组 用LPS腹腔注射(2.5 mg/kg体质量)WT小鼠建立脑部炎性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探针法检测 脑组织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LPS腹腔注射(2.5 mg/kg体质量)WT小鼠和miR-7 KD小鼠;12 h后,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 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TGF-β的mRNA变化水平;ELISA检测脑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 IL-6、TNF-α和TGF-β的变化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Akt和p-Akt以及炎性信号通路NF-κB和p-NF-κB的表达变化。 结果显示小鼠炎性损伤模型脑组织中,HE示WT小鼠在注射LPS后,脑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多且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1);HE结果示miR-7 KD小鼠脑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较WT小鼠显著增多;real-time PCR结果示促炎细胞因子IL-6(P < 0.01 )和TNF-α(P < 0.0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炎细胞因子TGF-β(P < 0.0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促 炎细胞因子IL-6(P < 0.01)和TNF-α(P < 0.0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炎细胞因子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miR-7 KD模型小鼠脑组织Akt和p-Akt表达没有明显变化,NF-κB(P < 0.05)和p-NF-κB(P < 0.01)表达均明显增加。由此miR-7基因敲减显著促进了脑组织炎性损伤的发生,与NF-κB信号通路传递改变相关,本研究为后续深 入探讨miR-7在脑部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 王明秋,陈仁霞,霍荣昌,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72-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1,25-(OH)2-D3调控炎性机制对糖尿病大鼠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 )的保护作用,选取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CI-AKI组(DCDM组)和1,25-(OH)2- D3干预组(DCDMVD组)。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变化,ELISA及PCR检测肾组织炎性因子各时间点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显示DCDM组Scr、肾小管损伤、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高 于DM组(P < 0.05),DCDMVD组肾脏损伤指标明显改善(P < 0.05);与DM组相比,DCDM及DCDMVD组促炎因子(IL-17、IL-23、 IFN-γ)与抑炎因子(IL-4、IL-10、TGF-β1)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有差异(P < 0.05),与DCDM组相比,DCDMVD组上述炎性因子 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有差异(P < 0.05)。由此促炎与抑炎因子参与了糖尿病CI-AKI的早期病变过程,1,25-(OH)2-D3预干预可通 过调控肾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 刘英华,韩慕天,李红,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79-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蜕膜基质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 DSC)对Th的免疫调节作用,分离及纯化27例不明原因自然流产 (unexplained miscarriage, UM)与30例正常早孕妇女的原代DSC和蜕膜CD4+T细胞,并建立共培养体系。在正常早孕妇女的对照 下, ELISA和FCM分析UM患者DSC和蜕膜CD4+T细胞,发现患者中两类细胞分泌TNF-α明显增加,而IL-4、IL-10明显减少;FCM法分析 发现UM患者DSC表达CD80和CD86水平上升,表达PD-L1和PD-L2水平下降;UM患者蜕膜CD4+T细胞表达CTLA-4和PD-1下降;共培养5 d后 ,UM患者CD4+T细胞分泌的TNF-α显著上升,而IL-4明显降低。由此UM患者母-胎界面的DSC传递协同刺激信号增强、协同抑制信号减 弱,诱导CD4+T细胞发生Th1型免疫偏倚,可能是UM的免疫致病因素之一。
  • 梁柳丹,杨发奋,曹秋夏,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85-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铁皮石斛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及CD28+细胞水平的影响,本实验选取慢性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各30例,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铁皮石斛,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IFN-γ、IL-4、Th1/Th2、CD28+、CD4+CD28+、CD8+CD28+细胞、 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 CysC)、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rinary protein, Upr)水平,同时与健康组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4、Th1/Th2、CD28+、CD4+CD28+、CD8+CD28+细胞、CysC、β2微球蛋白及Upr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Th1/Th2、 CD8+CD28+细胞、CysC、β2微球蛋白及Upr水平降低(P < 0.05),IL-4、CD28+、CD4+CD28+细胞水平升高(P <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上,本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改善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指 标。
  • 王苏,刘茂霞,郑紫丹,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90-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降钙素原、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用于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的效果,并拟合分析模型,用于急性胰腺炎病 情评估的预判, 研究者于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对在本院就诊的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206例健康者 进行调查。比较3组对象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Balthazar CT分级的急性胰腺炎患者PCT、PA、CRP含量差异,并探讨Balthazar CT分级 与3个指标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自变量(PCT、PA、CRP)对因变量(Balthazar CT分级)的综合影响。研 究发现,3组患者PCT、PA、CRP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不同Balthazar CT患者3项指标含量 差异显著(P < 0.05);Balthazar CT分级与PCT(Pearson=0.83,P < 0.05)、PA(Pearson=0.67,P < 0.05)、CRP (Pearson=0.53,P < 0.05)含量密切相关;以Balthazar CT分级为因变量,以PCT、PA、CRP含量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 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3个因素对结果影响大小(OR)依次为:PCT(6.29)、PA(2.25)、CRP(2.05)。综 上, PCT、PA、CRP单指标检出情况对胰腺炎的发生和病情(急性/慢性)影响明显;3个指标与急性胰腺炎患者 Balthazar CT分级 密切相关;3个指标与Balthazar CT分级拟合的模型可用于患者病情的预判。
  • 陈丽婷,陈垂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394-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三亚地区儿童常见变应原的致敏情况及分布,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采用Mediwiss公司敏筛定量变 应原检测系统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诊断试剂对1 173例患儿进行常见的吸入性与食入性变应原体外免疫检测,并计算各种过敏所占阳 性比,同时比较三亚地区不同年龄段吸入组及食入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①在所有吸入组变应原中,首要变应原 为户尘螨(26.09%),其次为猫、狗毛皮屑(24.30%), 混合树花粉(18.67%), 混合真菌(13.73%), 屋尘(8.18%)等;随 年龄增长,混合真菌和猫、狗毛皮屑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户尘螨、屋尘、矮豚草蒿葎草、混合树花粉、苋、蟑螂阳性率呈上升 趋势;户尘螨, 屋尘, 猫、狗毛皮屑等阳性在A~D年龄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最常见的双重阳性组合为户 尘螨+猫、狗毛皮屑,其次为户尘螨+屋尘。②在食入组变应原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牛奶、腰果、鸡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牛奶的 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菠萝呈上升趋势,其他变应原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腰果、菠萝外,其他变应原阳性率在A~D年龄组间的分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由此可知,海南三亚地区过敏患儿变应原分布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三亚地区导致儿童过 敏性疾病的前5位变应原依次为:牛奶, 户尘螨, 猫、狗毛皮屑, 腰果,鸡蛋白,食入性变应原居于首位。
  • 陆小霞,付慧聪,韩锋,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00-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探究PM2.5对小鼠外周血Th1/Th2及ILC2水平的影响以及BML-111的作用。通过分离培养小鼠PBMC,采用不同剂量 PM2.5处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PM2.5适宜剂量。同时将细胞随机分为NC组、PM2.5组、BML-111组和拮抗剂Boc-2组,分别 使用0 μg/mL PM2.5、50 μg/mL PM2.5、10 μmol/L BML-111和10 μmol/L Boc-2处理细胞,检测炎性因子的含量、Th1和Th2以及 ILC2百分比、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剂量PM2.5均能抑制PBMC的增殖率;PM2.5能够促使PBMC释放炎性因子,增 加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诱导Th2分化,导致Th1/Th2失衡,同时提高ILC2水平。BML-111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T-bet和 GATA3的mRNA表达,降低免疫细胞水平,恢复Th1/Th2平衡, 但拮抗剂Boc-2能部分逆转BML-111的作用。因此,脂氧素受体激动剂 BML-111能够对PM2.5诱导的免疫炎性反应发挥有效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和ILC2百分比并维持免疫细 胞Th1/Th2平衡来实现的。
  • 张正玲,张翊玲,徐琳,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06-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支气管扩张感染合并EB病毒感染病原学特点及感染指标PCT、CRP、IL-6表达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外周血EB病毒DNA, ELISA方法检测血清EB抗体IgG及IgM,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T、CRP、IL-6表达情况,痰培养+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学特点。分析EB病 毒感染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常见病原菌特点及感染指标PCT、CRP、IL-6的表达水平,对其治疗效果、预后进行综合分析。EB病毒感 染患者,即EB病毒DNA增高合并支气管扩张中的PCT、CRP、IL-6显著高于非EB病毒感染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其病原学特点为感染EB病 毒患者多为G-菌感染支气管扩张,并有痰量增加、抗感染治疗时间延长。由此,感染EB病毒可加重支气管扩张患者炎症反应及严重 程度。
  • 张冬丽,霍万学,王迪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12-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通辽地区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与特点,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4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中18种过敏原 的特异性IgE类抗体进行半定量检测。根据各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分别对通辽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结果进行了排序, 并计算出各地区同一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的平均序位,并将通辽地区序位与其他地区序位和各个地区平均序位进行了对 比。结果显示,通辽地区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分别为淡水鱼组合(10.30%)和艾蒿(6.54%)。有20.56%的过敏性疾 病患者只对某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10.51%的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通辽地区蟑螂、霉菌组合、屋尘、普通豚草、尘 螨组合的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率的序位明显低于各地区平均序位,而螃蟹/虾、葎草、花生、淡水鱼组合、海洋鱼组合和大豆的 序位明显高于各地区平均序位。这提示淡水鱼组合、海洋鱼组合、大豆、花生、艾蒿、树木组合、蟑螂、狗上皮、豚草、尘螨组合 是通辽地区常见的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多数患者只对一种或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通辽地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百分 率的序位与其他地区序位和各地区平均序位对比显示,通辽地区疑似过敏性疾病人群的过敏原分布具有鲜明的特征。
  • 综述
  • 景嵘月,徐蕾,徐长松,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16-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进展中,血管新生是病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SDF-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被认为是抑制RA血管新生的潜在靶点。SDF-1亦参与了RA中滑膜炎 症、骨及软骨损伤等病理过程,在RA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关于SDF-1对RA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阎羽欣,彭昊,陈广洁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2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 EGCG)是茶多酚中生物活性最强的组分。EGCG对于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细胞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综述 了EGCG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中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
  • 赵铭,李冬,朱迅,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一旦CNS发生轻 微的病理变化即可激活MG,并使其向不同的方向极化,它在CNS疾病的病理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MG的激活以及其在 CNS炎症、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
  • 贾冠华,游晶,刘怀鄂,等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30-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L-17/IL-23作为机体免疫调节因子,分别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协同,在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程度 的作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后发展而来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随着近几年对CHB免疫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IL-17/IL-23信号通路在CH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提 出,以此为CHB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卞建叶,殷健,徐沪济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34-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母体内的肠道菌群一方面可以影响母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及疾病发生,另一方面,孕期母 体的肠道菌群与胎儿各个系统发育有关。一般认为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不仅与遗传相关,产前和产后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发挥 巨大作用。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识不断加深,产前孕期母体肠道菌群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的关系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包括 自闭症、1型糖尿病在内的各种原因未明的疾病被发现与母体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综述中,研究者讨论和总结了母体肠道菌群与后 代免疫系统建立的关系以及对其产生的影响。
  • 陶翊桀,殷书磊,于益芝
    现代免疫学. 2018, 38(5): 437-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I)在固有免疫抗病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产生与环状GMP-AMP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 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信号通路对胞质内非我DNA的识别以及对下游激 酶TBK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的活化密不可分。STING作为此条信号通路的核心部分,其本 身的修饰和稳定性对机体能否正确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至关重要。STING本身的功能调控机制主要分为3种:一是通过泛素化修饰促进 或抑制STING信号通路;二是通过磷酸化调节STING信号通路活化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三是对STING-TBK1复合体稳定性的调节。STING功 能调控机制的认识为病毒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