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30
  

  • 全选
    |
    论著
  • 黄伦辉,张嘉懿,李柳栩,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8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一种高表达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high affinity IgE receptor alpha chain,FcεR1α)和共表达新型标志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的RBL-2H3细胞模型并鉴定其活性,设计FcεR1α-NPY-EGFP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LV-Puro-FcεR1α-T2A-NPY-EGFP-TYK2,对其进行测序鉴定后无内毒素大量提取;经脂质体Lipo2000瞬时转染,于48 h后通过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FACS鉴定FcεR1α表达水平;通过传统β-氨基己糖苷酶介质释放试验检测受体的活性,通过NPY-EGFP释放试验检测新型指标的功能。经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膜蛋白表达及功能试验鉴定FcεR1α位于RBL-2H3细胞膜上并有结合人特异性IgE(specific IgE, sIgE)的活性,新型标志物NPY-EGFP可以受刺激分泌。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高表达FcεR1α和共表达新型标志物NPY-EGFP的细胞模型用于检测人血清sIgE。
  • 赵曙光,高伟年,于丁,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9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利用广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调控骨髓(bone marrow,BM)细胞分化、发育及炎性因子转录,体外诱导BM细胞分化为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细胞群,应用TSA及重组小鼠GM-CSF(recombinant mouse GM-CSF,rmGM-CSF)体外培养BM细胞7 d后,用FACS检测MDSC相关抗原CD11b、Gr-1的表达,并通过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炎性因子IL-6的分泌水平,经磁珠分选、纯化MDSC,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鉴定其免疫抑制活性。结果显示,TSA+rmGM-CSF可诱导BM细胞分化为纯度为59.7%的CD11b+Gr-1+MDSC细胞群,该细胞群经Gr-1+磁珠分选可获得93.8%的CD11b+Gr-1+MDSC,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MDSC具有抑制异基因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该抑制活性弱于Treg。该研究提示,HDAC抑制剂TSA与GM-CSF联合应用可高效诱导BM细胞分化为MDSC。
  • 刘德军,楚亚菲,李慧,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99-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锚定蛋白Z(midcell anchored protein Z, MapZ)皮下免疫小鼠后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的免疫保护作用,通过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MapZ后用Ni柱纯化并去除LPS,经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制备MapZ特异性抗血清。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MapZ抗血清和6种临床常见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的结合能力及其特异性;建立细胞模型,进一步评价MapZ抗血清的调理吞噬和抗黏附作用。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PBS组、MapZ 组及MapZ+铝佐剂组,构建肺炎链球菌致死性模型,评估MapZ皮下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实验成功制备并获得目的蛋白MapZ。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MapZ抗血清能够特异性识别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中MapZ蛋白,并且相较于正常血清,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均P<0.05);同时,MapZ抗血清能够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肺炎链球菌D39的吞噬作用(P<0.01),抑制肺炎链球菌19F对A549细胞的黏附(均P<0.05)。在肺炎链球菌致死性感染模型中,D39鼻腔攻毒后,免疫了MapZ及铝佐剂的小鼠相较于MapZ组及PBS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P<0.01)。由此,MapZ是一种有潜力的肺炎链球菌候选疫苗,经皮下途径免疫小鼠后,能有效提高其感染致死性肺炎链球菌后的生存率。
  • 姜晓晔,姜婷婷,李冉,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05-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紫杉醇联合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紫杉醇、他莫昔芬单独及联合使用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两药单独作用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 IC50)以及联合使用时针对靶细胞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评估两药的相互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摄片;FACS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CCL22、IL-10、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单药组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紫杉醇联合他莫昔芬的CI<1,提示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且相较于单药组PCNA表达明显下降;荧光显微镜及FACS显示紫杉醇与他莫昔芬单药可诱导MCF-7凋亡,联合时作用增强;两药联合应用能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且相较于单药组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增加;ELISA检测示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单药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CL22、IL-10、TGF-β1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以上结果提示,紫杉醇联合他莫昔芬可能通过下调免疫调节因子IL-10、TGF-β1和CCL22的表达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 宋超,王冶,蒲劲松,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1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miR-146a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和基质降解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临床软骨组织中miR-146a和MALAT1的表达,分析其变化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miR-146a和MALAT1的靶向作用关系;之后分组并转染miR-146a mimics或MALAT1重组过表达载体,经过IL-1β处理,采用RT-PCR检测miR-146a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Hoechst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 3,cl-CASP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结构域的解聚素金属蛋白酶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5,ADAMTS-5)、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Ⅱ,COL2)、聚蛋白聚糖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相比于普通关节软骨组织,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组织MALAT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146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MALAT1与miR-146a表达呈负相关(r=-0.907 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显示,miR-146a和MALAT1存在靶向作用关系;相比于IL-1β组,miR-146a组细胞增殖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及cl-CASP3、Bax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MMP-13和ADAMTS-5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OL2和聚蛋白聚糖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MALAT1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iR-146a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增殖活性并抑制其凋亡,同时降低MMP-13和ADAMTS-5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提升COL2和聚蛋白聚糖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该研究提示,MALAT1可通过靶向作用于miR-146a发挥对软骨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 时靖峰,韩明锋,滕小宝,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18-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ACO)患者外周血Treg/Th17失衡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收集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CO患者52例(ACO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4例(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组),FACS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Treg/Th17比值;ELISA检测外周血样本IL-17、IL-23、IL-6及TGF-β水平;NIOX NO测定仪检测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水平和肺功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Treg/Th17对ACO、哮喘及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ACO组Treg百分比,Treg/Th17比值显著低于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组,Th17百分比则显著升高(均P<0.05);外周血IL-17、IL-23、IL-6及TGF-β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组(均P<0.05);ACO组、哮喘组和COPD组Fe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in predicted, FEV1%pred)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reg/Th17对ACO与哮喘者、ACO与健康者、COPD与哮喘者及COPD与健康者的诊断价值较高(ROC AUC>0.850),但对ACO与COPD者、哮喘与健康者的诊断效能一般(AUC分别为0.726和0.771)。由此,ACO患者存在明显的Treg/Th17失衡,且这一指标对ACO、COPD及哮喘者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杨贤慧,方霞,刘爱玲,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24-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患者血清TNF水平并探讨TNF-β 25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MT易感性的相关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EMT患者107例为EMT组,收集同期健康育龄女性120例为对照组。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NF-α和TNF-β水平,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TNF-β 252G/A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EMT患者TNF-α和TNF-β水平分别为(2.91±1.27) μg/L和(726.08±265.23)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0.57) μg/L和(379.42±213.75) ng/L(均P<0.05);EMT患者TNF-α和TNF-β水平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不同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病情分期呈正相关(r=0.695 4、0.770 5);EMT患者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1.50%和4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和25.42%(均P<0.05);AA基因型患者TNF-β水平为(915.63±327.51) ng/L,显著高于GA和GG基因型的(632.92±213.75) ng/L和(487.45±170.47) ng/L(均P<0.05),但不同基因型患者TNF-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EMT患者TNF-α和TNF-β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EMT患者TNF-β 252G/A位点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检出率显著升高,可能是本地区EMT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 肖景华,李亚妮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29-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叶酸、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二科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加用叶酸联合治疗。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五聚素3 (pentraxin 3,PTX-3)、CRP、IL-4、IFN-γ、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母婴结局。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中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ET-1、NO水平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PTX-3、CR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中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叶酸、维生素D辅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有效控制血压及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而发挥作用。
  • 李晶晶,邹国涛,王英娟,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34-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114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8例。A组患儿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B组给予常规剂量 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C组给予大剂量 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用药结束后,观察记录并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结果显示,C组患儿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皮疹、发热及颈部肿大淋巴结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和B组(P<0.05);3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单独口服阿司匹林组和常规剂量组(均P<0.05);3组的CD4+T、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T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8+T及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大剂量组的CD4+T、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T均显著低于前2组,同时CD8+T和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前2组(均P<0.05);3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总有效率78.07%。由此,与单独阿司匹林治疗和常规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相比,大剂量IVIG联合阿司匹林在小儿KD的治疗中能更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 陈石娇,陈妮,徐莉,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39-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孟鲁司特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自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集108例急性支气管哮喘病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进行疗效评分;FACS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Treg数量及百分比变化;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孟鲁司特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 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孟鲁司特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Treg数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 P<0.01);孟鲁司特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4、IL-5、IL-6水平显著降低,IL-10、IFN-γ和IgE水平显著升高(有P<0.05, P<0.01)。上述指标中孟鲁司特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由此,孟鲁司特可能通过影响炎性因子的表达调节Th1/Th2平衡,使Treg数量增加,患儿肺功能改善,从而有效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哮喘。
  • 王丹,黄健,陈彩霞,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4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RA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与RA活动性、炎性因子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选取RA患者60例(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纳入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HMGB1、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的表达水平,红外线障碍法检测ESR,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及RF水平,并收集同期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HMGB1水平[(10.13±1.45)ng/mL]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8.00±1.46)ng/mL]和健康对照组[(7.68±1.61)ng/mL](均P<0.01);非活动期组RA患者HMGB1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547,P<0.05)。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RA患者血清IL-6、IL-8、MMP-3、ESR、CRP及R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活动期组高于非活动期组(均P<0.05)。RA患者血清IL-6、IL-8、MMP-3、ESR、CRP及RF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8、0.939、0.916、0.915、0.907、0.927,均P<0.05),与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9、0.558、0.550、0.515、0.509、0.518,均P<0.05)。该研究提示,HMGB1可能参与了RA病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与RA活动性及炎性因子、临床指标的异常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RA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 综述
  • 张小敏,刘畅,周琳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组转录产物,其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近来研究发现,ncRNA的表达失调与SLE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对ncRNA与SLE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索ncRNA在SLE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为SL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 何文洁,杜小正,王娜娜,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在RA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是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门控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属嘌呤受体P2X家族中的一个独特亚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证实,P2X7R在RA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参与胞内外信号转导、介导T细胞存活和分化、诱导炎性因子的转录和激活,进而参与免疫和炎症的发生及进展。该文主要对P2X7受体在RA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RA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 尤玉青,王妍之,李伟,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57-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以长期高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减少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免疫炎症途径在T2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着重介绍代谢免疫在机体不同组织中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食物摄入和葡萄糖体内平衡的方式,探讨T2DM潜在的治疗方法。
  • 刘昀彤,丁茹,梁舒,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61-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只有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力的认知已被打破,受过刺激的先天免疫细胞能表现出长期的免疫激活状态,被称为“训练免疫”。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诱导的训练免疫除了能介导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防御外,还能发挥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训练免疫是由表观遗传学、转录组学和代谢重编程共同调控的,其中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修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介导训练免疫的重要分子机制。该文就BCG诱导巨噬细胞训练免疫中的糖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同时密切关注表观遗传学以及相关炎性疾病的治疗前景,期望为BCG诱导的训练免疫在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新的思路。
  • 陈泰桂,罗丽莎,李连保,等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6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伯氏疏螺旋体补体调节因子捕获表面蛋白(complement regulator-acquiring surface protein, CRASP)通过捕获宿主补体调节因子,干扰补体激活机制,防止螺旋体在宿主体内定植过程中被活化的补体系统杀灭,有利于螺旋体的生存和造成慢性感染。全面了解CRASP与补体调节H因子(factor H, FH)和补体调节H因子样蛋白-1(factor H- like protein 1,FHL-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解析CRASP介导的补体逃逸过程,对了解莱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 任丹丹,朱晓冬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7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维生素D属固醇类衍生物,是维持人体生命稳定的一种营养素。活性维生素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自VDR和1α-羟化酶(cytochrome P450 27B1,CYP27B1)在免疫细胞中被发现以来,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便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研究表明,维生素D通过下调相关分子表达,抑制DC分化成熟。活性维生素D预处理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程进展。此外,活化的T、B细胞中均存在VDR,提示维生素D可对T、B细胞发挥直接调控作用。因此,该文就维生素D对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 窦晓群,卫延辉,郭学军
    现代免疫学. 2021, 41(2): 173-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左旋咪唑(levomisole,LMS)是第一个化学结构明确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可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并增强其吞噬、趋化作用,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可增强补体活性,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和产生抗体的水平。既往LMS用于蛔虫、钩虫等寄生虫的治疗,近年来其在皮肤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治疗具有较理想的效果。该文就LMS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及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