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31
  

  • 全选
    |
    论著
  • 朴海兰,陶昱,王松存,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人早孕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对外周NK细胞表型及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模拟母-胎界面微环境,建立滋养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系统,并将此共培养体系与外周NK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的表达,用细胞毒检测试剂盒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研究发现,母-胎界面滋养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够显著上调外周NK细胞抑制型受体KIR2DL1的表达,下调外周NK细胞杀伤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显著上调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下调外周NK细胞穿孔素perforin表达及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母-胎界面功能细胞能够诱导外周NK细胞的耐受表型及Th2型优势,下调外周及蜕膜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有利于形成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
  • 吕小婷,刘军权,陈复兴,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水飞蓟宾对人CIK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株BCG-823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人CIK细胞;收集培养扩增7 d的CIK细胞,将其用不同浓度的水飞蓟宾诱导24 h、48 h、72 h,CCK-8法检测其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IFN-γ的表达变化及水飞蓟宾对其凋亡的影响;LDH法检测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BCG-823的杀伤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6~50) μg/mL的水飞蓟宾作用CIK细胞72 h后,增殖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5);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IFN-γ的表达以及活细胞率均不同程度增加(P < 0.05);且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 < 0.05)。以上实验结果提示一定浓度的水飞蓟宾对CIK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能增强其对胃癌细胞株BCG-823的杀伤活性。
  • 朱元悦,张玲,孙柔,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发病机制和免疫细胞在病情发展中的功能和重要性,我们设计本实验以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格局的变化。实验以42例AS患者和42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T细胞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并使用Q-PCR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实验发现,与健康人相比,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4+细胞占优势,并且effect T细胞与naïve T细胞的比值升高;对CD4+T细胞亚群进一步的检测结果显示Th1与Tfh的比例显著增高,Treg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稍高。在对细胞因子的检测中,我们发现IFN-γ、TGF-β显著下降,但IL-21有上升趋势;对转录因子的检测显示,Bcl-6/Foxp3、RORγt/Foxp3和T-bet/Foxp3值均升高。上述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其相关免疫分子也呈现免疫活化状态。
  • 张艺,黄飚,张珏,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铁蛋白(ferritin, FER)为材料,制备纳米铕核微粒,并建立竞争型FER免疫检测方法。用稀盐酸解离FER的亚基后,纯化脱去游离铁,再通过酸碱中和方法重组蛋白外壳,同时将铕离子包裹于去铁蛋白内,制备铕核铁蛋白。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pH 2.0为FER最适解离酸度。FER外壳重组时,铕试剂的添加量约为FER物质量的10 000倍时能获得最大捕获效率。以此建立了铕核-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方法,其灵敏度为0.576 ng/mL,IC50为13.15 ng/mL,批间变异系数CV % < 15 %,非特异性结合率低。用制备成的铕核-FER构建的竞争法TRFIA与FER夹心法试剂盒对照,两者相关系数达0.966。通过上述方法获得免疫活性好、铕含量高的标记用纳米分子,简化了传统的铕标记方法,建立了构建纳米铕核铁蛋白的新方法。
  • 罗斌,阙祖俊,朱丽华,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其在外周血中的表达规律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外周免疫逃逸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本研究纳入116例NSCLC患者及30例健康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BMC中MDSC、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比例,研究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及免疫的相关规律。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粒系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单核系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在NSCLC外周血中比例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MDSC、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n=116, r=0.330, P < 0.001; n=116, r=0.441, P< 0.001),而M-MDSC、Treg与临床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n=116, r=-0.053, P=0.558; n=116, r=0.173, P=0.052);G-MDSC与Treg具有相关性(n=116, r=0.343, P< 0.001)且与病理类型也呈现正相关(r=0.333, P< 0.001);而M-MDSC与Treg未发现相关性(r=0.122, P=0.174),与病理类型不具有相关性(r= -0.143, P=0.109)。研究表明NSCLC患者外周血PBMC中MDSC比例升高,其中G-MDSC与NSCLC临床分期及Treg呈正相关,调控MDSC的表达有望成为防治肺癌发生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新策略[临床研究国际注册号NCT02603003]。
  • 麦璟莹,查贺飞,曲佳乐,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本研究着力于探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 S.j.)感染的C57BL/6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不同固有免疫细胞的表型变化。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检测固有免疫细胞及其表面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中γδ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 < 0.05),但只有NK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明显增加(P < 0.05);γδ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表面CD69表达显著增高(P < 0.01),而CD25的变化均不明显(P > 0.05);γδT细胞和NK细胞表面CD4增高(P < 0.05);NK细胞表面NKG2A/C/ E (CD94)、NKG2D (CD314)表达及NKT细胞表面NKG2D (CD314)表达降低(P < 0.05)。表明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不同固有免疫细胞的表型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 陈莉茹,吴琼,郭丽,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3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结合新生儿主被动双重免疫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机制。选取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主被动双重免疫方案。观察组自孕28周始服用替比夫定,分娩新生儿同样接受双重免疫方案。监测孕妇入组时、分娩时、新生儿脐带血、6个月时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的变化,计算HBsAg、HBeAg的胎盘透过率。另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阻断效果:分娩时观察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对照组则无差异;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 vs 19.67 %)(P < 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 vs 14.2 %)(P < 0.05);(2)HBV抗原胎盘透过率:分娩时2组孕妇的血清HBsAg、HBeA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组新生儿脐带血HBsAg、HBeAg水平亦无差异;两组的HBsAg、HBeAg胎盘透过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2组孕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见,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但其不能降低孕妇HBV抗原水平及其胎盘透过率,其阻断母婴传播的机制主要与降低HBV DNA水平有关。
  • 杨荣敏,段相国,陈建,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4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血清IL-2、TNF-α及IL-1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收集了30例RA患者外周血,其中经过常规治疗的患者27例,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3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2、TNF-α及IL-13与临床指标RF、CRP、ESR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A患者治疗前血清IL-2、TNF-α及IL-1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常规治疗后IL-2表达水平降低(P < 0.05),常规治疗合并生物制剂治疗后IL-2、IL-1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RA患者发病期血清IL-2、TNF-α及IL-13与RF、CRP、ESR呈正相关(P < 0.05)。该研究提示RA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L-13的表达在RA的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宏勇,韩艳娟,曾瑞红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5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佐剂Al(OH)3与CpG2216对FI-RSV疫苗增强性免疫病理的不同作用,探寻FI-RSV疫苗增强性免疫病理的发生机制和解决方法,分别制备加入佐剂Al(OH)3与CpG2216的FI-RSV疫苗,肌注免疫C57BL/6小鼠2次。免疫后观察小鼠发病情况,检测抗体水平、细胞因子转录表达并做肺组织切片等。实验发现两组血清IgG抗体产生无显著差异;FI-RSV+CpG2216组小鼠有明显的发病迹象;病理切片显示,FI-RSV+Al(OH)3组的黏液分泌最明显,FI-RSV+CpG2216组肺部显示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强;FI-RSV+CpG2216组肺组织RSV-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FI-RSV+Al(OH)3组(P < 0.05),FI-RSV+Al(OH) 3组的IFN-γ、IL-5、TNF-α、GATA-3、T-bet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FI-RSV+CpG2216组IL-17、ROR-γt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认为CpG2216与Al(OH)3单独作为佐剂在诱导抗体产生方面无明显差异;CpG2216单独作为佐剂引发了较强肺部炎症损伤和病理表现,可能因为其诱导了更强的Th17型优势应答所致;Al(OH)3单独作为佐剂引发了较强的气管黏液分泌和Th2型优势应答。
  • 综述
  • 饶桂华,钮晓音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是花生四烯酸的小分子衍生物,在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PGE2作为PG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亚型,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调节CD4+T细胞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CD4+T细胞所介导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GE2及其对CD4+T细胞亚群分化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郑文,赵娟娟,崔盼盼,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RNA-21,简称miR-21,是miRNA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近来研究发现,miR-21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转移和诊断等密切相关,推测其可作为NSCLC临床诊治的新靶标。本文就miR-2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孙飞吉,范仕兵,宋毅,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6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在手术切除的难治性癫痫病人致痫灶和多种癫痫动物模型中,存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及相关的炎症反应,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近年来免疫反应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刘芊伊,李姗姗,秦欢,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6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对维持细胞生存和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在结核菌感染过程中机体或病原体的HSP被激活,影响巨噬细胞的自噬、凋亡和极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结核菌感染中,能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的主要HSP的相关研究进展。
  • 苏明宽,黄建成,陈宗云,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7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由遗传、病毒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自2009年首个CHB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报道以来,许多GWAS相继开展。文章首先对目前发表的CHB易感基因的GWAS结果进行汇总,发现染色体6p21.32区域中CHB易感位点最多。然而目前GWAS主要基于“常见变异-常见疾病”原则设计,只涉及了频率≥5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没有涵盖人类基因组中重要的低频变异。同时GWAS鉴定到的最显著关联的SNP大多位于内含子、基因间区等非编码区域内,导致功能学研究无法开展。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功能性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的发现,加快了HBV感染的机制研究。同时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CHB易感基因的发现提供了契机。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将GWAS的发现与功能学研究相结合,以逐步揭示HBV感染的遗传机制。
  • 李笑甜,宋忠臣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含香豆素类、萜酚类、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补骨脂不仅具有促进骨形成、抗肿瘤、抗炎、雌激素样等多种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补骨脂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补骨脂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超敏反应、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等方面发挥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钱知知,顾亚琴,杨召聪,等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8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可通过控制微生物感染、增强免疫反应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补体产物的过度活化、调节异常和补体缺陷却能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补体与肾脏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简讯
  •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88-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现代免疫学. 2017, 37(1):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的稿件审阅编辑中,本刊得到以下专家的支持,特致深切谢意!

     

    熊思东

    李大金

    高春芳

    钱   旻

    王   皓

    张雁云

     

     

     

    徐   薇

    杨程德

    张冬青

    沈立松

    蔡   伟

    盛慧明

    陈广洁

    陈同辛

    戴生明

    聂   红

    周   同

    储以微

    房   萌

    蒋黎华

    李宁丽

    林   羿

    张进平

    潘   萌

    沈   南

    宋忠臣

    王兆军

    卫立辛

    吴镜湘

    吴学峰

    许从峰

    于益芝

    袁向亮

    赵   健

    周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