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现代免疫学》官方网站,今天是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30
  

  • 全选
    |
    论著
  • 王雪, 潘旭峰, 丁旭苹, 杨骏, 侯亚菲, 金海振, 潘雁, 祝敏芳, 王韡旻, 潘常青, 路丽明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同种异体肺移植受者术后血浆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细菌感染死亡的关联,研究收集肺移植后死亡受者和存活受者、长期预后良好受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血常规分析死亡受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分布;影像学检查观察死亡受者肺部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细菌体外培养和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分析死亡受者的病原体感染类型;Luminex多因子检测法监测全体血浆样本多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显示,死亡受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CRP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增加,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则减少;术后肺部出现高密度影;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中出现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动态监测细胞因子浓度发现相较于存活受者、预后良好受者和健康志愿者,死亡受者术后血浆IL-10浓度、IL-10/IFN-γ比值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综上,研究首次发现血浆IL-10水平变化与受者发生临床细菌感染死亡有密切关联。
  • 韩仕阳, 王小瑜, 傅丰庆, 周淑如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旨在探索敲低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功能的作用。在卵巢癌细胞转染靶向CD47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qRT-PCR、流式细胞术验证敲低效率;采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观察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CD47、IL-6、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CXCL1)、CXCL8、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0,CCL20)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和CXCL8的释放;采用Transwell观察敲低CD47后卵巢癌细胞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发现敲低CD47分子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无明显作用;而敲低CD47可降低卵巢癌细胞趋化因子CXCL1、CXCL3、CXCL8、CCL20和IL-6的表达,且明显地降低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该研究表明卵巢癌细胞中CD47分子能够通过调节自身趋化因子表达从而影响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 韩明磊, 刘振, 崔佳佳, 侯永兰, 金卫东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17-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膜联蛋白A1(Annexin A1, ANXA1)拟肽Ac2-26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与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c2-26组(每组15只大鼠),模型组和Ac2-26组大鼠构建AHF模型,且Ac2-26组静脉输注Ac2-26,对照组和模型组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分离试剂盒分离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TGF-β、IL-10及重组人精氨酸酶1(Arginase 1, Arg-1)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Arg-1和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Ac2-26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LVSP)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maximum increa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LV dp/dtmax)均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与-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maximum decreas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LV dp/dtmax)均下降,心率(heart rate, HR)升高;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数较多,细胞间隙缩小,炎症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轻;TUNEL染色阳性率下降,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减轻、结构相对完整,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心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减少,而CD68和CD206的阳性表达均增加;TNF-α、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调,TGF-β、IL-10和Arg-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同时,IL-10、Arg-1和CD206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上调。由此,Ac2-26可以改善AHF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该作用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向抑炎性M2型极化有关。
  • 薄海美, 曹新营, 李东琦, 李建民, 王志军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γδT细胞受体在小鼠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  空白组、CPCR组和CPCR+γδT受体拮抗组。采用窒息法建立CPCR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脑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E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分别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受损和神经元凋亡程度。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内IL-17A、IL-23p19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内IL-17A、IL-23p19 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CPCR组小鼠脑缺血灶中心区出现大量死细胞或细胞呈不规则状态肿大,核膜破裂,细胞结构消失,且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增加,而CPCR+γδT受体拮抗组小鼠较CPCR组上述现象变轻;CPCR组小鼠较空白组脑组织损伤评分、细胞凋亡率、IL-17A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CPCR+γδT受体拮抗组小鼠较CPCR组脑组织损伤评分、细胞凋亡率、IL-17A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提示,γδT细胞受体可能通过影响γδT细胞IL-17A及IL-23p19的水平在小鼠CPCR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促炎作用。
  • 何芳, 晏莉, 袁竹青, 鲍敏, 林玫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PF)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CCK-8法检测PF对THP-1巨噬细胞的毒性,1 μg/mL的LPS培养THP-1巨噬细胞以诱导炎症,分别用1、10和30 μmol/L的PF处理24、48和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PF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在Transwell上室中接种BEAS-2B细胞,下室接种THP-1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成4组: 对照组、LPS组、PF组、LPS+PF组。CCK-8法检测BEAS-2B细胞的存活率,FACS检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IFN-γ、IL-4、IL-17C、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CD63、CD9、凋亡转接基因2互作蛋白X(apoptosis-linked gene 2-interacting protein X,Alix)表达水平,FACS检测THP-1巨噬细胞中M1、M2型细胞标志物CD80和CD206的表达。结果显示,PF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 μmol/L和48 h。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存活率, IL-4、IL-10水平,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IFN-γ、IL-17C水平,CD63、CD9、Alix蛋白表达水平,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PF组细胞存活率,IL-4、IL-10水平,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IFN-γ、IL-17C水平,CD63、CD9、Alix蛋白表达水平,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该研究提示,PF能够提高BEAS-2B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抑制外泌体的分泌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PF诱导巨噬细胞的M2型极化有关。
  • 王天光, 陈泽伦, 赵朝阳, 王石坚, 葛广全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虎杖苷(polydatin, PD)抑制TGF-β/Smad/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通路对挽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control, Ct)组、模型(Model)组、低剂量PD组(PD-L, 40 mg/kg)、高剂量PD组(PD-H, 100 mg/kg)、卡托普利治疗组(captopril, CTP, 20 mg/kg, 阳性对照)及PD-H+TGF-β激动剂SRI-011381组(100 mg/kg+30 mg/kg)。除Ct组外其余各组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构建AMI模型。通过小型动物心脏超声及Masson染色观察PD对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挽救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及TNF-α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p-Smad2/3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与Ct组比较, Model组大鼠出现显著的心功能下降、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均P<0.05)。而PD治疗可以计量依赖性地改善AMI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下降, 并能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和TGF-β/Smad/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均P<0.05)。高剂量PD治疗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相当。同时给药SRI-011381(TGF-β激动剂)后可抑制PD对AMI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挽救作用, 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再次显著恶化(均P<0.05)。由此, PD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ERK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炎症浸润和逆转AMI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程度, 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
  • 周鑫阳, 朱晓露, 祁荆荆, 刘畅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4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体外稳定、高效诱导人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分化与扩增的实验方法,为体外研究人MDSC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实验技术支持,收集健康人全血后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贴壁法纯化单核细胞。用人GM-CSF和IL-6 (各10、20、40和80 ng/mL)刺激PBMC或单核细胞4、7、14和21 d,与PBMC共培养3 d;采用FACS检测CD33+MDSC、T细胞增殖和CD3+IFN-γ+T细胞比例。结果显示,常规方法仅诱导PBMC或单核细胞分化为较低比例的CD33+MDSC;改善培养方法,用人GM-CSF和IL-6 (各80 ng/mL)刺激单核细胞14 d (每4~5天换1次液),可诱导出较高比例的CD33+MDSC,且CD33+MDSC表现出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功能。该研究提示,改良后的培养方法可高效诱导人单核细胞分化成为CD33+MDSC,CD33+MDSC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能。
  • 李晨丽, 潘伟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人喉癌上皮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Ⅰ型(AC-29)病例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4例AC-29核型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检测自身抗体阳性血清样本14 213例,其中4例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核型为AC-29。AC-29是近年新定义的一类核型,正确识别对疾病早期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 综述
  • 李云鹏, 曹英, 陈伟, 姚家喜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5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CTLA-4和PD-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关键作用,然而PD-1和CTLA-4的低反应率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新一代抑制性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LAG-3在各种类型的TIL上高表达,通过多种机制介导肿瘤免疫逃逸。LAG-3还可以和PD-1在TIL中共表达,联合阻断LAG-3和PD-1对抑制免疫逃逸、增加抗肿瘤反应、增强T细胞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已成为改善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缺陷最有希望的免疫疗法之一。因此,深入了解LAG-3的生物学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LAG-3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平, 魏正萍, 付萍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也被称为Ⅰ型IFN特征性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过度免疫应答和Ⅰ型IFN的过量表达为该病的主要特征。在固有免疫应答过程中,核酸感受器对于病原体及体内核酸的过度反应是导致患者体内Ⅰ型IFN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调节体内过度免疫反应及Ⅰ型IFN的过量表达对于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自噬作为调控机体稳态的重要过程可以抑制Ⅰ型IFN应答。该文就选择性自噬受体三方基序蛋白21(tripartite motif 21,TRIM21)、干扰素基因刺激物(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p62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的自噬来影响Ⅰ型IFN应答展开探讨。
  • 韩继霞, 董丽, 战景明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辐射旁效应(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 RIBE)是电离辐射诱发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可由多种途径介导。外泌体是活细胞主动释放的直径30~150 nm双层脂质膜包裹小囊泡,广泛分布于体液中,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发挥重要的细胞间通讯作用。近期发现外泌体可参与RIBE的形成并介导电离辐射免疫效应的发生。免疫系统是电离辐射前列主要的靶标之一,免疫系统损伤也是核事故等造成的患者最常见的病症和生存质量下降主因。因此,全面揭示RIBE在电离辐射免疫效应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辐射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外泌体角度综述了RIBE在电离辐射免疫效应中的作用以及外泌体参与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机制和探索辐射损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史金鹏, 吴凤英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7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性粒细胞是固有免疫应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意识到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了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修复,浸润肿瘤组织的中性粒细胞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特征发挥抗肿瘤或促肿瘤的作用。不同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表型,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该文将从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谈起,对TME中不同功能的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以及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研究中的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 宋梦琪, 赵立媛, 于益芝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7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与细胞焦亡特别是GSDMD (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有着密切的关系。AS中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炎性细胞发生细胞焦亡导致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AS发展的过程中,动脉管壁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主要的始动因素,它分别通过Caspase-1和Caspase-11/4/5的激活对GSDMD蛋白进行切割,介导经典和非经典细胞焦亡。GSDMD蛋白的N端迁移至细胞膜上,然后寡聚化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释放炎性因子IL-1β和IL-18到细胞间质中。炎性因子的释放进一步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焦亡,细胞焦亡后其内容物、细胞因子和蛋白酶进入到细胞外基质中,加重了局部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破裂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基于上述机制,直接靶向GSDMD以及靶向GSDMD诱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如炎性小体、Caspase-1、IL-1β和IL-18等的药物开发,为AS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彭茜雅, 冯洁, 戴悦欢, 马若涵, 李晖, 赵颖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8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新冠疫情愈发严重的当下,记忆细胞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优势使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最新的研究发现,CD4+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 TM)的分化与效应应答需要特定抗原提呈细胞与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辅助。它们严密地调控着胞内的转录因子及能量代谢。该文总结并讨论了调控CD4+ TM生成、维持及再次应答的关键机制。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精准调控CD4+ TM的数量与功能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巨大挑战。
  • 简讯
  • 《现代免疫学》编辑部
    现代免疫学. 2024, 44(1):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